中医古籍
  • 端午艾芳香

    古人视五月为毒月,故南朝《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前后,梅雨霏霏,空气潮湿,病菌虫害孳生,其时适逢艾生长旺季,所含芳香艾油可驱虫杀菌解毒。足见前人于端午采艾扎成人字形悬挂门窗,有祛病保健之意。

    采艾为药治病,迄今已有三干多年历史。艾性温味辛苦,入脾、肝、肾三经,温经止血,散寒消毒,平喘化痰。春秋时孟子日:“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明人李时珍《蕲艾传》称其“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据此,临床医生以艾叶治妇女虚寒月经过多、妊娠下血、痛经、白带、或以艾的气雾剂治哮喘,或以艾的浸制液冶慢性支气管炎,均显疗效,若取艾绒或艾炷熏灸穴位,则温经通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艾又是一味食疗方,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记述:“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治一切鬼恶气,上服冶冷痢。“若易流产的孕妇,取适量艾叶煮鸡蛋服食,既有营养价值,又有保胎之功。南方民间还有蒸艾糕的习俗。艾糕香软甜润,健脾益肾。国外也有以艾酿酒,如法国著名葡萄酒“味美思”,其主要香料为艾汁,此酒清香甜纯微苦,就餐前饮一杯,醒脾开胃,增进食欲。

    古诗云:“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此时的艾叶,尤得古今民间青睐,眼下正是采艾防病保健或制作菜食的大好时光。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葛德宏

更多中药材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糖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浆酮体浓度超过正常时形成酮症,当酮体积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临床上称为酮症酸中毒。以严重脱水、呼气有烂苹果味、酮症、血糖明显增高、后期昏迷为特点。多见于2型糖尿......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