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红楼”美食话茯苓

    《红楼梦》既是古典名著,也是大众文学,作者曹雪芹多才多艺,涉猎广泛,从书中的许多医学和养生方面的内容中可见一斑。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出茯苓霜”,就讲述了四种保健用品,其中获等霜更是食疗佳品。

    书中说,柳家的哥哥是大观园看大门的,有“广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他也因此分得一份。

    茯苓露即由中药茯苓经炮制而成的粉。据记载,其炮制方法是:将鲜茯苓取皮,磨浆,晒成白粉。外观细腻如霜,因而得名。《红楼梦》中也说它“怪俊,雪白的”。

    茯苓是常用中药,又名称伏灵、松苓、伏菟,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寄生于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部。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有“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诗句。傍附松根而生者称茯苓,抱附松根而生者谓之茯神。药用的有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木之分。虽然《红楼梦》提到它时,说是“广东的官儿’进的礼品,但茯苓主产地却不在广东,而在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又以云南所产最好,称为云苓。

    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茯苓含茯苓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组胺酸、胆碱、酵素、钾盐等物质。茯苓应用十分广泛,以茯苓入药的著名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逍遥散、等挂术甘汤、茯苓饮、茯菟丸等。史书中有久服茯苓成仙的说法,未免夸大其词。但茯苓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有镇静。降血糖及抗癌作用,可以延缓衰老。茯苓不仅入药,亦可入膳为补。

    《红楼梦》中借人物之口,介绍了茯苓霜的食用方法,“说拿人奶和了,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没有人奶就用牛奶;再不得就是用滚白水也好。”

    其实,茯苓食疗,不仅以粉(霜)著称,茯苓饼也很有名。据资料介绍,晚清慈禧太后常命御膳房做茯苓饼,并以此赏赐大臣,由此流传下来,成为有名的健身食品。其制法是,取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适量,调成糊状,再以微火在平锅里摊烙成极薄煎饼。

    此外,还有茯苓粥、茯苓糕、茯苓酒、茯苓包子、茯苓馄饨、茯苓煎饼等。花样翻新,品种繁多,都不失美味奇效。

更多中药材
  • 因为便秘不仅仅有实秘,还有虚秘,特别是慢性顽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气虚阴虚导致的,气虚会出现肠道动力缺乏,气机不畅,而无力将糟粕邪实排除,因为阴虚会出现津液不足,肠道失去濡润,所以说便秘反复难愈,那么气阴两虚是他的根本,泻下药只是暂时缓解了表面......
  • 首先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以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中成药可以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是由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薄荷还有黄芩,野菊花等这些药物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依赖,那......
  •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