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呼吸修炼

    呼吸修炼,这是道教气功的一种炼“气”之法。传统医学认为,气有与天气自然相通的呼吸之气,生而俱来的先天之气,水谷滋生的后天之气等等。而道家的呼吸修炼,正是通过对自然之气的呼吸吐纳,达到调和周身之气,并使之却病延年的一种功法。《庄子·刻意》所说“吹响呼吸,吐故纳新”,意即指此。

    在具体的修炼上,道家的方法名目繁多,如纳一吐六之法,这种方法,《服气经》介绍道:“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呷、皆出气也。”又说:“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呷以解极。”这里,明确指出了吐气的重要性。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凡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得调;日中后夜半前,气死不得调。”这是说调气的时间,要选在夜半后到日中前的这一气生阶段,而不能选在日中后到夜半前这一气死阶段。至于具体的方法,孙思邈这样说道:“调气之时则仰卧,床铺厚软,枕高下共身平,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引气从鼻入腹、足,则停止。有力更取,久住气闷,从口细细吐出尽,还从鼻细细引入。出气一准前法。闭口以心中数,数气耳不闻,恐有误乱,兼以手下筹(用手指计数的意思),能至千则去仙不远矣。若天阴雾恶风猛寒,勿取气也,但闭之。”这种调气之法,还可结合吐六之法,祛除脏器疾患,方法是:“若患气冷痛,气即呼出;若热病,气即吐出;若肺病,即嘘出;若肝病,即呵出;若脾病,即唏出;若肾病,即呷出。”次数是:“夜半后八十一,鸡鸣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十四,辰时四十五,巳时三十六。”、道家呼吸修炼的最高境界是胎息。《后汉书·王真传》说:“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绝房室。”注解是:“《汉武帝内传》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饮之,名曰胎食。”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还解释胎息的方法和名词道:“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则道成矣。”后世《摄生三要》则认为:“须要其气,如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胎胞中,故曰胎息。”为什么要胎息呢?这是因为用鼻呼吸,“一窍即开,元气外泄,泄而不止,劳及性命”。

    从人体生理说,葛洪所说的“不以鼻口虚吸”,其实是不可能的。在实践中,道家的胎息法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在修炼时把人体呼吸调整得极细极缓极深极匀,以致于把鸿毛放在鼻口之上也纹丝不动,同时在自己的思想上全然忘记呼吸的存在;其二是以意念想象其气由脐出入,又周流全身,循环往复,好比婴儿处在母亲腹中,鼻无呼吸,又好比龟蛇入蛰,口鼻之气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只体内之气周流环注而已。

    对于胎息的功能,《胎息坐》说:、三十六咽,一咽为先。

    吐唯细细,纳唯绵绵。

    坐卧亦尔,行立坦然。

    戒于喧杂,忌以腥羯。

    假名胎息,实曰内丹。

    非止治病,决定延年。

    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更多中药材
  • 在炎热的夏天,西瓜可以被视为最受欢迎的纯天然饮料。在中医中,它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是清热、解暑、利尿的好产品。然而,西瓜并不适合所有人,以下人应该受到限制:体质弱,容易疲劳,怕冷的人。西瓜性寒,以上人群体质虚寒,阳气虚弱,多吃会寒上加寒。肾功......
  • 艾叶怎么吃艾叶粥驴胶20g,干蒿叶10g,红糖1汤匙。用糯米,加药汁,煮至完全溶解(搅拌),加入红糖搅拌均匀。一天两次。艾叶红糖水。姜5片,枣5片,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用于缓解女性痛经。艾叶红糖鸡蛋。将15克艾叶放入冷水中,用大火烧......
  • 夏季气候炎热,气温高,人们更容易中暑或热风。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想预防和治疗这种夏季疾病,你可以尝试用一些中药浸泡在水中,这不仅可以消暑,而且可以达到强大的健康效果。适合夏季泡水饮用的中药。1、薄荷。薄荷有两种:新鲜和干燥。新鲜的最适......
  • 一、消暑利尿。将去除外层硬皮的西瓜皮切成小块或小块,放入水中煮沸,加入西红柿、鸡蛋和调,喝汤吃瓜皮。2.缓解牙痛。中医认为西瓜皮可以治疗炎热、口渴等疾病。西瓜皮除泡茶外,晒干后加入少许冰片,敷在牙痛处,可缓解疼痛。3.美肤。西瓜皮含有高维生......
  • 方药:生黄芪60g,生白术10g,蜂房10g,炙麻黄10g,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百部10g,淫羊藿20g,厚朴10g,桃仁10g,红花10g,炙水蛭3g,沉香(冲服)3g。7剂,水煎服,分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