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腰痛

    腰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腰为肾之府,又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之要会,诸经皆贯于脊而络于腰,故腰为肾之外候,肾病则腰痛。

    风寒腰痛型

    本型由于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感受风寒之邪,则腰痛,项背拘急,身痛恶寒、腰冷如冰、痛不可仰,得热痛减,遇寒痛甚,苔薄白等,取督脉、背俞、足太阳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风府、腰阳关、肾俞、若腰痛甚者,加秩边

    寒湿腰痛型

    本型亦为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感受寒湿之邪,见腰痛,冷如坐水中、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口中不渴、步履艰难、脉沉涩等。取背俞、足太阳、太阳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腰俞、昆仑、阴陵泉、若腰痛甚者,加肾俞

    湿热腰痛型

    本型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则腰痛、身重发黄、午后潮热、肢节烦痛、胸痞腹胀、大便溏薄、小便短涩、舌苔黄腻、脉濡数等。取足太阴、足太阳、足少阴经穴,用泻法或刺出血。

    人仿:阳陵泉、委中、殷门、若肢节烦痛甚者,加大溪、阳陵泉

    肾阳虚腰痛型

    本型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居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若肾阴虚腰痛,则面色枯黄、颧赤少华、头晕目花、遗精遗尿、苔少等;若肾阳虚腰痛,则面色枯白、肢体寒冷、阳痿早泄、阴囊寒冷、下肢痿软、五更泻泄、脉沉微等。肾阴虚取背俞、足少阴、足太阳经穴,用补法。

    穴位:肾俞、太溪、志室、若下肢痿软者,加昆仑、肾阳虚取背俞、督脉经穴,用补法加灸。

    穴位:肾俞、命门、腰阳关、若阳痿、早泄者,加关元。

    外伤腰痛型

    本型因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因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导致瘀血腰部,见疼痛,不可俯仰,转侧不能,呼吸牵引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等。取背俞、足太阳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委中、膈俞、次髎

更多中药材
  • 生理性的经常喝喝水量少,大量的出汗,尿液的浓缩,以及某些食物、药物有关系,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尿泡沫可能因为糖尿病导致尿糖的升高,慢性肾脏疾病导致尿蛋白的增加。另外呢,女性的尿泡沫增加可能和妇科炎症有关系,一些青年男性的尿泡沫大多和前列腺炎......
  • 中医认为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会导致月经前后无定期。通常肾虚、脾虚或者肝郁型体质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肾气不足导致的肾虚的人经量少、色淡质稀、还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症状。在调理时需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脾虚的人都是由于脾的运化......
  • 月经量多舌淡,质稀为气虚,常伴有身疲体倦,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等症状。调理上需要补气身体,固冲止血。量多,色深红,质粘稠,多出血热,这类人呢,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还伴有心烦多梦的症状。调理上可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如果是量多,色紫暗,质稠有......
  • 首先是脸色发黄,由于体内的气血不足,营养物质供应不够,而代谢废物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堆积体内,就会出现脸上没有血色,皮肤差,长斑长痘的情况。第二是手脚感觉冰凉。血液是人体热量的一种传播方式,而手脚位于身体最末端,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气血无法......
  • 更年期的女性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要么就是整个晚上突然惊醒好几次,心慌、出汗,特别累,是因为肝肾阴虚的人,体内阴阳不衡,肝阳上亢出现的内热,从而导致的虚热内扰,心悸失眠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更年期阴虚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