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病因学说及辨证概述

    病因就是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对病因的论述,包括疾病的发生和致病因素两方面。对病因的认识,除从病史中探索外,主要从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辨认,而形成“病因辨证”。

    一、疾病就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其发生和变化是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人体的内在条件和致病的外在因素,即正与邪的相争。“正”是指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抵抗力。“邪”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阴阳失调是人体正气虚弱、邪乘虚侵入人体所引起,在正与邪两因素中,“正”是人体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致病因素也是引起阴阳失调的条件,如素问中所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二、“病因辨证”是根据发病的客观因素和各种发病原因作用于机体后产生不同证候表现的规律性、分析性、归纲、推求病因、辨别证候的属性,所以称为“辨证求因”或“审证求因”。因不同病因所致的疾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故掌握它对诊断和治疗却有重要意义,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部分。

    三、人体正气的盛衰,发病的差异与体质因素、精神状态、饮食习惯、劳逸情况和年龄性别等有关。

    体质不同则发病也不同,体质壮实,抗病力强,不易发病,或病多属实证、阳证,治疗转归一般较好;体质虚弱,抗病力弱则易发病,病多属虚证,阴证,治疗转归较差,体质的强弱与先天禀赋有关,但后天的锻炼也是重要的因素。

    精神状态、情志变化可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和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很大影响。

    饮食习惯对发病有一定影响,如饮食不节、过度,暴饮暴食则伤脾胃而致伤食或食滞;过食生冷易损脾。有阳气而致腹痛、泄泻;过食辛辣、油腻,易生湿热、生痰;饮酒过量,易生湿热,伤人气血。

    劳逸失常也是影响发病的因素,坚持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气血充盛,抵抗力强,不易生病,华佗说:“边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自不生”。但持续性过度疲劳则伤气,即所谓劳则伤气。而过度的安逸少动则会引起气血不运,食欲不振、肥胖、多湿少气等。

    由于年龄性别不同,发病也有差异。如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妇女“产前多热,产后多虚”等。

更多中药材
  • 首先呢,一个就是唇舌无力,可能临床上很多人都不会注意,怎么知道这个舌头和嘴唇儿没有力量呢?其实在这点上,中医我们常说的懒言少语,不愿多说话,这也是唇舌无力的一个表现。还有一点呢就是。舌头有齿痕,包括嘴唇的干裂,嘴唇的颜色的改变,这些都可以说......
  • 这个患者是一个王女士, 28岁,她的主诉便秘症状有十余年,这个患者是大便呢,平常是三五天一次,最近这患者发现呢,就是她有便意,但到厕所的时候就没有力气排出,爱出汗,气短,大便其实不是很干硬,成条形的,有时候会有黏滞不爽,有胃胀,有腹胀的一些......
  • 这个是临床上消化系统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糜烂性胃炎,比如说我们的常见的是胆汁反流啊,对我们的胃黏膜造成损害,可以造成这个糜烂性胃炎,具体来说,在胃镜下为什么称为?糜烂为什么有时候称为浅表,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就是浅表吧,他这......
  • 这个患者是一个严女士, 43岁,主诉啊就是这个口臭伴胃脘疼痛有三个月,这个患者三个月前,就自己感觉这个口臭是不可接受的,常常这个贪食辛辣食物,所以说口臭又会加重。伴有这个胃脘的有一个隐痛,还有胀闷不适,平时脾气比较大,容易急躁易怒,还有感觉......
  •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这一类患者,就是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咳嗽咳不出来,一般呢都当咽炎治了好多年。比方说临床见到一些患者是老师用嗓子讲话比较多,呃,讲得多的时候会感觉声音嘶哑,然后嗓子也比较累啊,气力也不足。到耳鼻喉科去看,那么这个咽部啊,有这个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