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诊疗水平判断

    第一招:医生望诊、问诊是否仔细。

    中医靠观察体会来推演疾病的进展及进行诊断,因此好医生多半会悉心问诊,反复推敲致病原因。“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4个步骤。而只把脉不问诊或单望诊不把脉的医生绝非是你要找的医生。

    第二招:病历填写是否详实。

    简单草率的病历记载,无法为你复诊或是换地再诊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要知道,对于中医而言,记录越详细,失误率越小。

    第三招:医生问诊是否循循善诱。

    医生不知该从何问起,说明他对这个病症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该如何观察。这样的医生,还是不找为妙。

    第四招:医生的问诊口气,透露经验是否丰富。

    一些资质较浅的医生在问诊时,语气多半不确定。“你是不是常腰酸背痛?你是不是脖子很容易僵硬?”问些每个人都有的普遍症状,这样的医生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呢?

    第五招:尽管中药相对西药来说疗效略慢,但并非一定要数月方能见效。

    一般来说,药效因病而异,只要找对医生用对药,通常吃药一星期就会有好转的感觉。像一般的感冒、便秘、腹泻、失眠等,一两帖药症状就可得以改善。

    第六招:医生的态度是否诚恳。

    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名医也不可能样样都懂、百病都可治愈。说自己什么病都能看的医生,不能找。

    第七招:康复天数,医生本应心里有数。

    医生所说的康复天数,与实际上身体复原的天数是否基本吻合,也是判断经验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

    第八招:针灸不是疼不可耐的苦刑。

    一般来说,扎对穴位时,患者应觉得酸、麻、胀,而非疼痛难忍。所以,疼代表你找错人了。

    第九招:中医并非完全排斥西药。

    虽然中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你碰到那种对西药存有极大偏见,轻易就让你立刻停止服用西药的医生,你最好还是留个心眼,不要完全信之。

    第十招:自己做点功课,有助于找到好医生。

    对于某种疾病的症状和目前的治疗方法,可以自己上网看一下资料,以便对其有一些基本的认识。

更多中药材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
  • 中医药膳,简称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原则组织不同药物(中药)和食品,采用传统饮食烹饪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香味、味道、形状、效果、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特殊饮食。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药性,用......
  • 说到肾虚,大家都很熟悉。腰痛是肾虚吗?肾虚是肾脏问题吗?肾虚会导致透析吗?什么是肾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肾虚。肾脏是人体的先天性基础,任何疾病在特异性表现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肾脏缺乏的表现。肾脏精气的强度是影响人类衰老的重要物质基础。而长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