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多年生大黄的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秋季移栽的当年不加管理;第2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4月苗刚出土时;第2次在6月中、下旬;第3次在9-10月倒苗后。第3年植株生长健壮,杂草少,只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第4年因秋季即将采挖,只在春季除草1次。春季移栽的,当年6月中旬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8月中旬进行第2次,9-10月倒苗后进行第3次,第2、3年与秋季移栽的第3、4年相同。

    (2)追肥

    大黄喜肥,除施足基肥外还应多施追肥。追肥是大黄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据实验统计,追肥可提高产量36-84%。因大黄以根及根茎入药,故需磷钾肥较多。每年结合中耕除草都要追肥2-3次。第1次于出苗或返青后,每亩追施人畜粪尿1500-2000公斤,或腐熟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氯化钾7-8公斤和硫酸铵10公斤;第二次于7月末每亩施复合肥10-15公斤;第3次于秋未植株枯萎后,施用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壅根防冻,如堆肥中加入磷肥效果好。

    (3)培土

    培土是栽培大黄的特殊措施。大黄根茎有向上生长的特性,而且根茎向上延长时有抑制侧根发育的作用,正与我们栽培大黄的目的一致。据试验,用穴栽(低于地面10厘米)、手栽和垄栽(高出地面10厘米)3种方式栽种大黄(同一品种),3年后垄栽和平栽的主根很短,侧根多且粗壮,而穴栽的则主根粗壮,侧根细小,这是因为穴栽的逐年给其根部培土,满足了根茎向上延长的条件所致。同时培土避免了根部外露,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与吸收能力;培土加厚了土壤的疏松层,对外界的冷空气起到隔离作用,使土壤温度不致因外界冷空气的影响而急剧下降,相对提高了土壤温度,对大黄越冬起到了保护作用;培土使土层加厚,可避免夏季高温的影响;培土加固了植株基部,防止倒伏等等。

    故此在每次中耕除草、施肥时,均应培土;在每年的最后1次培土时,应用堆肥、杂草、泥土等培于土株旁,大约厚10厘米。

    (4)摘薹

    大黄栽后的第3年就要抽薹开花,消耗大量养分,这时要及时摘薹,抑制大黄的生殖生长,使养分集中到营养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根和根茎部运输贮藏,提高根及根茎的产量和品质。摘薹时应选晴天进行,从根茎部摘去花薹,并用土盖住根头部分和踩实,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后腐烂。

    (5)间作套种

    大黄栽后第1年,由于苗小而行距大,为了有效利用地力,增加效益,在海拔高的地方,可间种马铃薯、大豆等适合高山生长的作物;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则可间种玉米。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