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林蛙性别诱变技术

    雌性林蛙的输卵管,市称田鸡油、哈士蟆油,是林蛙养殖的主产品。但在自然孵化的蝌蚪中,雌性蛙产生率仅占40%~50%,且在1~1.5年龄的蛙群中识别性别非常困难。因此无法实现单雌性养殖,只能雌雄混养,严重地影响林蛙养殖效益的提高。吉林省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借鉴鱼类养殖的性别控制技术,经过三年实验,实现了中国林蛙蝌蚪向雌性诱变的定向培育,在人工饲养的蛙群中,雌蛙的比率上升到81%,使蛙油的产量由原来饲养1000~1250只蛙产1千克,变为饲养620只蛙就产1千克,大量地节省了饲料,增加了蛙油产量,降低了成本,使经济效益提高了44%。

    (一)孵化池的设置 孵化池与蝌蚪饲养池可以合一使用。孵化池按每平方米投放10卵团安排,蝌蚪饲养池以每平方米放养2000只计算。孵化池规格2米X5米,饲养池4米X8米。做池方法是:在地面上下挖30厘米深,池底清平,向着排水口方向微倾,池四周在地面以上筑土埂,埂高20~30厘米,埂底宽50厘米,埂顶宽30厘米,池埂内侧修出缓坡,以利变态后的幼蛙上岸陆栖。池挖好后,池底铺衬整幅塑料薄膜,周边压好。膜上填6~8厘米厚细河沙。

    (二)雌牲诱变剂的投放 蛙类的性分化期在蝌蚪的尾芽形成到幼蛙后肢出现的35~45天期间内,因此,卵团中卵粒开始打弯即应投药。在诱变期内,每升水中投放并保持30微克浓度雌二醇诱变剂,并在蝌蚪每千克饲料中拌入0.3%的诱变剂,即可有效地诱导蝌蚪向着雌性分化。投药时及其以后,孵化池、饲养池水深以保持20~25厘米为宜。投药方法是:计算好孵化池(饲养池)的容水量后,再接每升水加入30微克(按有效成分计算)诱变剂称取药量,用酒精溶解,以刚刚溶解完毕为度,然后用清洁水稀释至2000倍,调好池水深度,封闭好进、排水口,用喷雾器向池中均匀喷洒。在蝌蚪性分化期内,一般需换池水10次,(每3~4天换水1次),每换一次水,要按量如法投药1次;蝌蚪开食后,在饲料中加入诱变剂的方法,亦是用酒精溶解后加适量水稀释,均匀拌入饲料中。

    (三)蝌蚪性诱变期孵化池(饲养池)的管理 (1)水温超过30℃,雌性蛙产生率降低,若长期超过30℃,蝌蚪则全变为雄性,水温低于15℃,诱变效果不明显。适宜水温20~25℃。水温高时要用搭遮荫棚等办法降温。(2)设法保持池水足够的溶氧量,保持池水清洁。(3)随蝌蚪长大,要注意调整饲养密度,必要时增建饲养池。(4)换池水要在早、晚无强烈阳光时。

    (四)性别诱变的雌蛙不可作为种蛙 性诱变剂处理得到的雌性蛙,卵巢发育正常,但由于某种机理的制约,不能抱卵,所以不能留作种蛙。

更多中药材
  •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过度的追求这些养生或者是健康,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以全素为主,甚至连蛋奶都不吃,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甚至因为控制这些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甚至是严重的贫血,是在临床上都发生过,这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 大家好,大家呢都对三伏贴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应该叫做伏九贴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穴位的贴服,利用药物渗透的原理,刺激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适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贴服呢,适合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
  • 那么中医,通常把这类疾病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等。它主要的疼痛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心胸痹痛,通俗来讲叫心绞痛,或者是闷痛,刺痛,烧灼样疼痛,或者是刀割样疼痛。那么以绞痛和刺痛为多见。通常诱因都是因为劳累,比如说老年人早晨起来去早市......
  • 首先,就是失眠多梦,为什么会引起失眠多梦呢?是因为肝火扰动心神,中医讲,肝属木,心属火,肝火旺盛的时候,木能生火,就会使心火亢盛,心神就被扰动,就会引起心神不安,从而出现失眠多梦,那同样,肝火也会犯胃,出现脘腹胀痛,肝属木,胃属土,木能克土......
  •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它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强的脑血管疾病,轻则,手脚活动不利,重则,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那么清晨发作脑梗的机制,主要有两点,我今天给大家详细讲一讲。第一,就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是跟血压的波动有关系,那血液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