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用植物蒲公英白粉病

    药用植物蒲公英白粉病

    蒲公英

    学名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又称黄花郎、奶汁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效。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面生稀疏的白粉状霉斑,一般不大明显,后来粉斑扩展,霉层增大,到后期在叶片正面生满小的黑色粒状物,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病原

    Sphaerotheca fusca(Fr.)Blμm.称棕丝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子囊果生在叶上,散生;生在叶柄、茎、花萼上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0—95μm,具3—7根附属丝,着生在子囊果下面,长为子囊果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6,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大小50—95×50—70(μm),内含8个或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矩圆形,大小15—20×12.5—1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土表越冬,翌年4—5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 传播,落到健叶上后,只要条件适宜,孢子萌发,以侵染丝直接侵入蒲公荚表皮细胞,并在表皮细胞里形成吸胞吸取营养,菌丝匍匐于叶面。晚秋在病部再次形成闭囊壳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栽植蒲公荚时,应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2)收获后要注意清洁田园,病残体要集中深埋或烧毁。(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0%达克宁悬浮剂600一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有较好效果,必要时亦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于发病初期傍晚喷洒,隔20天左右1次,即可收效。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更多中药材
  • 经络中医来讲是整个身体气运行的一个通道,而且它对人体作用的确非常大,因为我们中医讲说人这个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比如说肺和大肠相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这表里怎么实现呢?它怎么连接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经络进行连接,就研究咱们这个中医......
  •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虐。采收加工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材性状:跟较细,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裂平坦,不显纤维性,......
  • 党参能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生津,跟人参有类似的功效,但是药性平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所以还有个小人参的称号。正因为它的药性平和,所以跟各种不同药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党参配黄芪,适合虚咳气喘、易疲劳、抵抗力差......
  • 一、天麻富含天麻素、香荚蓝素、抗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其性辛温、无毒,有抗气绝、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平肝吸风的功效,功能主治平肝吸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抽搐、破伤风、头昏眼花、神经衰弱、风寒失痹、小儿经风等症。临床......
  • 它健脾主要是对于脾阴不足和胃火比较旺的人,另外对于慢性腹泻、慢性胃肠功能不好,它还有健脾止泻的作用。除了健脾,山药对一些肺气虚、肺阴虚也有帮助,通常可以用淮山搭配莲子、百合、玉竹来作为食疗清补。除了这些,山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滋养肾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