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土元捕捉与加工

    土元,又名地鳖,土鳖虫、庶虫等,为鳖蠊科昆虫地鳖和冀地鳖的干燥品种。为常用的中药材。该品以雌虫入药,早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其味咸、寒,有毒。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的功效。主要用于妇女血瘀经闭、症瘕腹痛、跌打损伤及瘀血肿痛等。近代研究表明地鳖对白血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报道对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土元在我国分布甚广,以中华地鳖最为普遍,江苏、浙江所产的体厚而轻、腹中无土、质地优良的土元,称为“苏土元”;福建、广东和贵州等地所产的土元个体较大,腹中含土,品质较次,称为“大土元”或“汉土元”。此外,还有几种地鳖:河北产的冀地鳖,云南产的滇地鳖,西藏产的地鳖和珠穆朗玛地鳖。此外,还有一种金边土鳖,系姬蠊科昆虫赤边水庶的干燥雌虫,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该品呈扁平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2厘米,背部黑棕色,腹部红棕色,前胸背板前缘有黄色的镶边。体轻、气腥臭,功效与土鳖虫相近。

    土元喜安静、阴湿的环境,好动喜爬,畏光、怕震动,常潜伏在山野的树根烂草以及屋内的墙脚、柴堆、杂物等阴湿松土中生活,昼伏夜出。以树叶、无毒杂草、各种茶叶、瓜果皮、瓤等腐殖质及淀粉米糠、麦麸等为食。适宜生长温度为12℃~35℃。全年可活动7个月左右,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可常年活动,到气温降到10℃以下即行冬眠。翌年清明后,当气温回升到11℃以上逐渐开始活动。

    捕捉土元在春末至初秋均可,以清明至立夏为捕捉最佳时间。夜间选择上述土元活动的地域,搬开自然掩物进行捕捉;也可用妙香的麦麸洒于地面,引诱土元聚集揽食,用灯光捕捉,还可在土元经常活动的地方埋入数口小缸,缸口与地面相平,缸内放一些土元喜吃的食物,口上放稻草等遮蔽物,引土元进缸,于翌晨捕收。

    捕捉到的土元,可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加工。晒干法:将生土元放进容器内,再倒入开水烫死,洗净泥土,置烈日下晒至干燥。烘干法:将烫死并洗净后的土元,置烘箱内烘干或放在锅内用文火炒(温度控制在50℃左右),至虫体的足尖微黏锅铲时,将虫体放在铁线网内,架在灶上,借灶堂中的余热将虫体烘干。

    土地的商品质量要求:统货、足干,呈扁平卵形,体肥,前狭后宽,背部紫褐色,光泽无翅,前胸背部发达,盖住头部。腹部9节呈覆瓦状,红棕色,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环纹,质松脆,易破碎。气腥,味微咸。虫体完整,个头均匀,无杂质、无虫蛀、无霉变。

更多中药材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某某,男,24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者经常咳嗽10余年,自觉腹中有寒气上涌而咳,痰少,痰质稀白,时有发灰,稍饮凉水便可引发咳嗽。纳可,喜热饮,腹部怕凉,大便不爽,曾服三仁汤无效。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数。辨......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山茱萸9克,山药15克,熟地黄15克,干姜3克,茯苓12克,牡丹皮6克,熟附片3克,生甘草30克(或生甘草皮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所创,系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常用......
  • 马建国 马龙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
  • 凡因某种原因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低血糖症。以饥饿感、脸色苍白、心悸脉速、冷汗、四肢麻木或震颤、恐惧感或精神错乱,甚则晕厥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症严重时可致昏迷。临床一般......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