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南沙参采挖正当时

    南沙参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其原名沙参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并被列为上品。记述有“主积血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的功用。南北朝《本草经集注》中将沙参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称为五参,并由此沙参并人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治颇同,故皆有参名之说。

    南沙参味甘、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的功能。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主要成分:含沙参皂苷、淀粉、呋喃香豆精类的花椒毒素等。

    主要药理作用:南沙参煎剂对兔的祛痰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沙参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南沙参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开发采挖,以前传统的产地江苏浙江收购量大幅下降,而陕西甘肃则成为新产区,产地由东向西转移形成了新的布局。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南沙参年需求量100—120万公斤,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数据。因近年南韩进口增加,国内新产品开发,估计年需求量已超过150万公斤。

    追溯南沙参的行情演变历史,不难发现,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其行情逐渐走高,短短十几年时间,带皮统货已由当时的7—8元走上涨到现在的17—18元,攀升了1.5倍。其整个过程决无人为炒作因素,是其自身价值规律的自然体现。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近年韩国对南沙参的需求强劲增加,通过长做南韩出口贸易的朋友介绍,韩国对南沙参的开发主要是在蔬菜方面。

    自上次汉城奥运会桔梗小菜一炮打红,大大拉动了韩国经济快速发展,该国政府企业受益匪浅。所以几年来一直在极力进口我国药食两用中药材,如:桔梗、地黄、山药、菊花、枸杞、黄精、玉竹、泡参等等。其少部分作为汉方药投料,而大部分是作为食品、饮品、蔬菜开发,不但供应本国,还大量出口世界各地。

    纵观近期南沙参行情,去年春季正是采挖期,韩国进口迟迟不见动静,市场价格萎靡不振,大货走动甚少,行情由13元跌为11元,因此导致主产区收购量大幅下降。进入下半年,进口订单接踵而至,市场大货不断外调,价格由11元速升为13一14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增加,产地市场南沙参库存捉襟见肘频频告急,至07年底行情已走高为17—18元,即使如此,照样无大货应市。

    随着冰雪融化春暖花开,南沙参的采挖季节又要来临。此乃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希望产地药商抓紧收购,市场专营商积极经营,通过你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获得丰硕的回报。因今年我国的奥运盛会肯定会对中医中药产生突破性的拉动,我中华民族之瑰丽国宝中医中药必将迎来一个繁荣昌盛的新纪元。

更多中药材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