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口服骨刺消痛液致休克1例

    口服骨刺消痛液致休克1例

    赵媛华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243021)

    骨刺消痛液其主要成份是制川乌、草乌、当归、川芎、独活、酒等配伍(为北京同仁堂制药)。其功效主要是温经止痛、祛风除湿。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笔者遇口服骨刺消痛液致休克1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摘要

    仝某,女,36岁,因患风湿性关节炎双膝及周身各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以夜间尤甚,到我院门诊,临诊医师给予骨刺消痛液1瓶(300ml),并嘱日服2次,每次5ml,患者首次自服20ml,不及10min后,自觉口舌发麻,继则全身发麻、恶心欲呕、心慌、不能言语,行走不便而倒地,急送我院抢救。检查:体温36℃,脉搏12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7/4

    kPa,神识不清,呼之不应,面色潮红,皮肤湿冷,双瞳孔缩小,直径1

    mm,光反射消失,痛觉消失,四肢挛急,心率120次/min,节律不齐,无杂音,双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不齐,血常规:血红蛋白11.2

    g/L,白细胞总数9.2×109

    /L,中性0.70,淋巴0.30,诊断为“乌头碱中毒性休克”。治疗:立即给氧,插入胃管吸出残留于胃内的药液和胃液25ml,以生姜100

    g,切碎煮汁约200ml,加入蜂蜜300ml缓缓经胃管注入胃,静滴10%葡萄糖液500ml加维生素B6100

    mg,维生素C2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肌注阿托品2mg,每20min1次,1h后血压回升至12/8

    kPa,心律112次/min,律齐,四肢挛急症状缓解,拔出胃管,自述全身无力,5%葡萄糖500ml加ATP40mg、辅酶A

    100u、10%氯化钾10ml,静滴,夜能入寐,次日自觉诸症好转,心率100次/min,律齐,血压14/9

    kPa,嘱再用生姜50g,煮汁加蜂蜜300ml兑服,以巩固效果。

    2体会

    一般制川乌用量为3~9g,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

    g。患者过量地服用主要成份为制川乌、草乌的酒制剂骨刺消痛液而致乌头碱中毒,乌头碱对各种神经末梢及中枢先兴奋后麻痹。致死量:乌头酊2

    ml,乌头碱2mg,故使用成药制剂须严格遵守医嘱,保证用药的安全可靠。笔者以蜂蜜为主,解乌头毒,生姜止呕,又能治半夏、南星毒引起的舌肿麻木。

    (1997-06-20收稿)

    出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6(5):39.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