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治疗胃痛之平

    少年胃炎疗效佳

    柴芍桔红汤

    红参8~12g、柴胡12g、白芍15g、桔红15g、茯苓15g、陈皮5g、厚朴12g、枳实15g、大腹皮10g、山楂15g、白芷10g、延胡索12~15g、甘草5g。

    主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加减:伴口苦寒热往来者,加黄芩10g、半夏10g以和解表里;恶心者加半夏10g、苏叶5g以燥湿化痰理气降逆;呕吐甚者,再加吴萸3~5g以温中止呕;或加丁香3g、柿蒂10g、杷叶10g以降逆止呕;泛酸者,加吴萸3g、黄连5g以疏肝和胃;或选加瓦楞子15g化瘀制酸;海螵蛸15g制酸止痛,煅牡砺15~20g平肝制酸;上消化道出血者,楂炭15g易山楂、加地愉炭15g以收涩止血,并加当归10g、黄芪50g补血;胃寒气痛者,加高良姜10g、香附12g以疏肝行气、温胃止痛;便溏者再加力曲30g;气滞较甚者,加檀香5~10g或沉香3g以行气止痛。儿童少年胃病,主方份量酌减均加黄芪15~30g、当归3~5g以益气养营生血补血。

    方解:胃脘痛多因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情志失调,以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脾不健运,胃失和降所致。胃痛频作,缠绵不愈,久病多虚,久痛人络,导致气滞血瘀,郁结不通则痛。本方用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和肝缓急止痛;桔红、茯苓、陈皮健脾理气和胃;厚朴、枳实、大腹皮,燥湿除满,下气宽中;山楂消积;元胡活血化瘀,配白芷以止痛;红参补虚;甘草和中。为治疗胃痛之平剂。临床用于胃十二指肠出血,效果尤为显著。对少年胃炎,疗效更为满意,3剂效,15剂痊愈(用量需按年龄酌减)。

    歌括:胃痛平剂治胃炎

    柴芍桔红参苓全。

    元胡白芷楂陈草

    厚朴枳实大腹皮。

    体会:胃病,系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胃院痛,心气痛,胁痛,腹痛,虚劳等范畴。从古到今,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议论纷纷。现时各种中西胃药也层出不穷,无法胜数。本人在临床中,根据前人之经验,曾试用过不少方剂;如枳实白芨散(枳实白芨各等末,配合痢特灵内服),三白羔(白芨、百合、白芍、白蜜熬膏内服)、乌甘散(乌贼骨20g、甘草10g,研末)、乌贝散(乌贼骨20g、浙贝10g,研末)。汤剂有: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良附丸、四七四磨饮、香砂平胃散、香砂养胃汤;血瘀型用失笑散,手拈散、膈下逐瘀汤;虚寒型用附子理中汤、厚朴温中汤、椒枚萸连汤、大小黄芪建中汤;脾胃气虚型,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胃阴亏虚型,用益胃汤、一贯煎……等等,疗效并不可靠。近10余年来,采用此胃痛平剂柴芍桔红汤,为胃病之通治方,按证之寒热虚实气血痰火而分别加减,对证投药,疗效较以前的分型施治,要可靠得多。特别对上消化道出血和儿童少年之胃痛,疗效卓著。对急性胃炎因嗜酒或酒醉所致者,用此方合酒精中毒方,有药到病除之功。

更多中药材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