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是同根生功效何不同——关于同源异效中药的思考

    在中药中,有有趣的现象,就是有的药物尽管来源于同一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作用相反。下面几组中药属于类情况。

    一、有毒的白果仁和解白果仁毒的白果壳。白果又名银杏,可药可食,但有毒,若食用过量常引起中毒。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症状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可见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腹痛腹泻、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等,少数病例伴有末稍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白果中毒,古代文献早有记载,同时也记载了用白果壳解毒的方法,如《随息居饮食谱》说:“中银杏毒者,昏晕如醉,白果壳……煎汤解之”。现代出版的《上海常用中草药》也有相同的记载:“多食白果中毒……用白果壳一两煎服”。白果中毒和白果壳解毒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二、致呃逆的使君子仁和止呃逆的使君子壳。无独有偶,使君子仁能引起呃逆,而使君子壳则能止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使君子仁味甘性温,具有杀虫消积的功能,是常用的驱蛔虫药。本品既可煎汤又可入丸散,亦有将其炒黄单用者,用量一般为10~15g,超量服用,则易引起呃逆。治疗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用使君子壳有显著的作用。《岭南采药录》说:“使君子,生食太多,令人发呃逆。儿童多食,有呃逆至一昼夜不止者,惟其用壳煎水饮之,即止。”亦有将其壳烧灰而服者,其作用亦明显。

    三、发汗的麻黄与止汗的麻黄根。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即地上部分就是中药麻黄,而其根及根茎即地下部分就是中药麻黄根。麻黄有发汗的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的作用。麻黄地上部分与底下部分的作用为何正好相反,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四、有毒的杏仁与解杏仁毒的杏树皮。杏仁可药可食,但杏仁有毒,每年杏子成熟时节,常有因食未去毒的杏仁而中毒者。杏仁中含苦杏仁苷及苦杏仁酶,食用后,杏仁苷可被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0.05g。成人食杏仁50~60,小孩7~10个即可致死,致死原因主要为组织窒息。抢救杏仁中毒可用杏树皮。《本草纲目》中有杏树皮解杏仁中毒的记载。其用法是:取杏树皮2两,削去外面表皮,仅留中间纤维部分,加水500ml,煮沸20分钟,过滤候温灌服。临床验证表明,一般多在服药后2小时即见症状好转,意识渐复,呼吸平稳,呕吐及发绀现象消失,4小时后完全恢复正常。

    研究来源于同一植物不同部位作用相反的这类有趣的中药,可以启发以下思路。

    一、寻找新的中药。白果仁与白果壳、使君子仁与使君子壳、麻黄与麻黄根、杏仁与杏树皮,均来源于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用正好相反。其它中药的原植物,是否也存在作用相反的部位?这为寻找新的中药提供了一条思路。

    二、研制新的中成药。白果壳解白果仁的毒、使君子壳解使君子仁的毒、杏树皮解杏仁的毒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但解毒的成分尚不清楚。搞清楚它们的成分并提取,就可制成新的中成药。这为研制新的中成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改进炮制方法。杏仁的炮制方法,一般是水煮后去皮。既然杏树皮能解杏仁的毒,可否在水煮杏仁时,加入适量的杏树皮以去杏仁的毒?这为改进杏仁的炮制方法提供了一条思路。

    四、药物新配伍。白果壳能解白果仁的毒、使君子壳能解使君子仁的毒,在使用白果仁时配伍白果壳,使君子仁时配伍使君子壳,预防毒副作用的产生,这为药物配伍提供了一条思路。

    五、扩大应用范围。使君子壳能解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可否解非使君子仁引起的呃逆?这需要临床加以验证。这无疑为扩大使君子壳治疗呃逆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条思路。

更多中药材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