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须防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是夏季常见的一种阴囊皮肤病,俗称“绣球风”、“肾囊风”。男性阴囊外观看起来就像是消了气的破轮胎,其实这主要是阴囊外表有很多很厚的皮肤皱褶。然而,阴囊皮肤又具有“松、薄、敏感”的特点,如处在高温潮湿、密不透风的环境下,加上走路时双腿摩擦,就很容易产生对磨性湿疹。

    阴囊湿疹呈对称发生,常波及整个阴囊,患处奇痒,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急性期相当于处在“糜烂型”阶段,慢性期相当于处在“干燥型”阶段。临床表现为阴囊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临床表现,患者自己感觉灼热和瘙痒。常由于用力搔抓或以热水洗烫而出现急性肿胀或糜烂。此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而使皮肤变厚、粗糙、色素沉着。

    阴囊湿疹治疗,急性期多以清热利湿为主。经验方可选“加味二妙散”:取白术、黄柏、荆芥、防风、蝉衣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也可用“苦参合剂”:取苦参、黄柏各15克,蛇床子、金银花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慢性期应养血润肤,常用消风散加减。不过,本病的治疗多以外治为主,正确选用下列外治法有良效。

    熏洗法

    1.透骨草、蛇床子、白鲜皮、艾叶各15克,水煎,外洗患处。

    2.芒硝30克,食盐一撮。上药一次倾入盆内,以沸水适量溶化,候温,浸洗患处,每天3~5次。

    3.用威灵仙、蛇床子、土大黄、苦参各15克,砂仁壳9克,老葱头7个,水煎熏洗,每天2~3次。

    4.苦参30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2克,花椒10克。先将洗药加水1500毫升,煎取药汁,早、晚各洗患处1次,每次15~20分钟,1剂药可连用2天。洗完后,用清洁软毛巾擦干患处,再将复方滑石粉(滑石粉15克、枯矾6克、青黛9克)涂擦患处。

    注意:应用中药熏洗法时,药液温度宜低不宜高,以35℃左右为宜。

    外敷法

    1.杏仁20克、蒲公英60克、野菊花15克,煎汤待冷后湿敷,每日2~3次。适用于湿热下注、糜烂滋水较多之阴囊湿疹。

    2.将青黛散与适量胡麻油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续5~7天。适用于湿热下注之阴囊湿疹,见皮损糜烂有黄水渗出者。

    3.取南通蛇药片5~10粒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局部清洗后,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连续5~7天。

    扑粉法

    1.薄荷叶30克,滑石粉60克,煅枯矾9克,共研极细末,每天于局部熏洗后,将药粉外扑患处。

    2.川黄柏、五倍子、真青黛各等量,共研成极细粉末,瓶贮备用。若患处渗出液多,可取药粉扑敷患处;如患处干燥,可用鸡蛋黄油调和药粉涂搽。

    3.取冰硼散适量,局部清洗后,取本品外撒患处,每天3~5次,连续3~5天。

    4.双料喉风散也可用于治疗阴囊湿疹。用本品适量喷患处,每天3~5次,疗效颇佳。

    需要提醒的是,阴囊湿疹不是癣,不能用黄酒、癣药水、大蒜等治疗。阴囊最忌高温、高湿、搔抓、揉搓、摩擦、烫洗等。因此,千万不要穿太紧的内裤;不要用热水、肥皂、盐水清洗下身;不要随意搔抓,避免刺激皮肤;夏季洗完澡后,要保持阴囊干爽,必要时可撒些吸汗的痱子粉。此外,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等药物,以改善皮肤营养,促进皮损愈合。(王维恒)

更多中药材
  •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