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专家提醒:警惕“夫妻糖尿病”

    据一位病人家属反映,她母亲今年57岁,1994年确诊糖尿病。多年来在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母亲的病情控制得还可以。近半年来,她父亲也出现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最近给他用血糖仪一测,餐后血糖居然高达21.0mmol/L。为什么夫妻两人都会患糖尿病呢?日前,笔者采访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邢小燕。

    不良生活习惯是主因

    邢小燕说,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家庭的共患性是很强的。国外早就有关于夫妻共患糖尿病的大量研究。例如,伊朗有一项研究显示,夫妻双方都肥胖的家庭,患糖尿病的几率相对较高,并且子女将来肥胖的几率也会增加。分析其原因,共同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是导致“夫妻糖尿病”的重要原因。邢小燕说:“夫妻长期在一起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基本相似,有的家庭成员是一起不活动,一起不注意饮食,因此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基本同步。”

    举例来说,时下很多年轻夫妻都是“上班族”,下班后为了图省事,经常用快餐、小点心、方便面等食品随便对付,仅有的休息时间还要花在看电影、玩游戏或者索性待在家里补觉。失衡的饮食结构,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血糖随着体重“一路走高”。即使是健康已经挂起了“红灯”,仍然无动于衷。

    与非糖尿病的夫妻相比,糖尿病患者的配偶更关心血糖,因此,也更容易更早地发现自己也有高血糖。

    提倡“夫妻同治”

    “夫妻同治”糖尿病的理念最初来自美国。据报道,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地的多家医院都开始接受这种新型防病治病模式,并开设了“夫妻同治”平台,要求夫妻同时就医,找出病因,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接受治疗,同时接受防病治病的教育等。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健康与和谐同样重要。夫妻双方如果有一个人查出患糖尿病,另一个人也需要警惕自己的血糖,有必要的话也需要进行相关检测。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要尽量保持一致,比如共同抵制“三高一低”(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不良饮食结构,互相督促进行体育锻炼等。对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两个人也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在抗“糖”路上携手并肩战斗。

    糖尿病的治疗之路是漫长的,单靠病人自身的坚持显得势单力孤。作为配偶,有必要在生活上关心、关爱另一方,起到“保健医生”的部分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身作则,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要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家人自身的健康也非常有益。

    心灵呵护不容忽视

    一位病友家属对笔者说:“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我觉得家属比患者本人更需要了解糖尿病知识,从某种角度看,无论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在他/她因病情绪不好的那刻,他/她就是一个无助的孩子,家人应该给他/她最好的照顾,安慰和帮助。这是一种能力,不单纯是顺从、体谅、忍让等简单的涵义,不是毫无技术性的,需要学习,更应该交流。”

    的确,来自家人的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治疗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作为配偶,要尽可能多地帮助自己的爱人,彼此分担,彼此包容,度过生命中最苦涩的那段日子。

    综上所述,糖尿病虽然不传染,却要警惕夫妻同患、家庭同患,患病以后,更要做到夫妻同治。(王臻)

更多中药材
  • 一项研究获得重大发现:每天服用大剂量的叶酸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关于这项研究的论文在最新出版的世界著名的权威性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表。叶酸是一种存在于柑桔类和绿叶植物中的维生素B,公认缺乏叶酸可增加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但人们尚不清楚大......
  • 【护理要点】首先患者应有一个清新、温馨的生活环境,忌喧哗、躁扰;家属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感思想交流,不应歧视、冷漠患者,及时发现和排除患者各种烦忧。帮助患者戒除烟酒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患者的饮食应有规律,宜清香可口,富于均衡营养又易于消化。......
  • 专家指出,肿瘤病人有4种常见心理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对于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与康复的信心意义重大。角色紊乱一个人得了病,就迫使他由一个常态社会角色转换成病人的角色。他需要停止平时担任的工作,不能照顾家庭,反而需要亲人照顾自己。专家介绍......
  • 1、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主症:胃脘胀满疼痛,窜至两胁,或嗳气、泛酸、呃逆、胸胁苦满,纳呆。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
  • 胃癌病人在手术后会发生早期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打嗝、泛酸,不能消化足够的营养,体重下降等现象。再加上术后病人胃储备能力丢失,会导致胃蛋白酶减少,蛋白质消化不良,因此术后的饮食调养非常重要,否则会给放、化疗带来一定困难。胃癌术后的患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