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腱鞘囊肿

    【概述】

    腱鞘囊肿是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以半球样隆起于皮下浅表,柔软可推动,多发于腕部中央为主要临床特征。触摸时皮下饱满并有波动囊样感,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中医学中,本病症称为聚筋或筋瘤,认为系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

    本病症的现代针灸治疗,首见于1958年,用隔姜灸,取得较好的效果,六十年代多采用针刺加挤压之法,七十年代又用三棱针点刺、温针来提高疗效。自八十年代以后,有关本病各种穴位刺激法的报道颇多,在继承以往各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火针、指针、针刺加罐及穴位注射等法。为了防止复发,一般都主张针刺后局部加压。从已有的经验而言,针灸确是本病较好的保守疗法之一。

    【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囊肿顶部(下同)。

    (二)治法

    先常规消毒阿是穴,如囊肿较小,直接针刺;囊肿较大者,可用注射器先吸尽囊内容物再针刺。针刺方法分为二种:[1]扬刺,正中刺入1针,从囊肿四周对称地向中央刺入囊内,用泻法;[2]恢刺,用28号1.5寸毫针,对准囊肿顶部直刺。针尖刺破囊壁达囊中后,呈45度及75度分别向四周来回点刺,针刺深度以刺破四周囊壁为度。留针20~30分钟。起针后用力挤压囊肿,使之破裂。部分病人在留针时用艾卷灸针柄,越热越好,但要避免烫伤;亦可起针后作回旋灸或用TDP灯照射15分钟。取针后,宜局部作加压包扎,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共治425例,结果,痊愈379例,有效4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9.2%[1~6]。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先令患者腕关节向掌侧屈,使囊肿暴露明显,术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各压一消毒棉球在囊肿左右,压挟挤紧,使囊肿固定,然后用2%碘酒及75%酒精充分消毒。右手持消毒三棱针对准囊肿之最高点快速刺入,注意勿透过囊肿的下层,然后快速拔针,以掐持囊肿的左手用力掐挤囊肿(拔针与掐挤囊肿应同时进行),囊肿较大者,用双手拇指从囊肿周围向中心挤压,务使囊内的胶性粘液(呈透明糊状物)从针孔中全部排出。如囊肿部位大,时间久,粘液未能排净,针孔被阻塞的,可用消毒三棱针在原针孔处再刺入,并在囊内轻轻拨动数下,直至粘液排净。然后用消毒后的光滑小竹片(约20×15平方毫米),紧贴囊肿壁上,用绷带扎紧(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嘱患者勿沾生水及不可过度用腕力,三天后取下绷带及竹片。如有复发,可用同样方法治疗。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9例,结果痊愈25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8%[7~9]。

    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三)治法

    用2号火针或普通小号三棱针(亦可以大头针代替),用止血钳挟持后,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使囊肿突起。将烧红之针具,对准囊肿迅速刺入深部(以达囊肿基底部为度),快速取出,根据囊肿大小可刺2~3针。然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放出胶状液体,挤压干净,用酒精棉球拭干消毒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包扎局部,3日内不沾水,4日后取下敷料。如1次未愈,可隔5~7天再行针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396例,除1例治疗5次外,余均在1~3次内治愈,其痊愈率为100%[10,11,15]。

    针刺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先按揉局部5分钟,使局部潮红,囊肿变软。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在囊肿边缘平等向中央快速进针,刺至囊肿中央即退针。退针时,用一手拇指按住与针眼相对的侧面,向针眼方向挤压,边挤压边退针,囊肿内容物即随针外溢,至溢尽为止。然后从原针眼进针,注入强的松12.5~25mg、0.5%普鲁卡因2ml,注完药液后,再向多方向 刺破囊壁。出针后稍加按揉,加压包扎。一周后如仍有囊肿残留或复发,可重复使用上法。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84例,经1~3次,全部有效,其中痊愈79例(占74.0%),好转5例(占6.0%)[12,13]。

    温针加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囊肿局部以26号或28号1寸毫针,直剌入1针,两旁各剌入1针的齐刺法,每一针上各加2cm长之艾段,从下部点燃。燃尽起针后即以微型玻璃罐吸拔3~5分钟,以拔出黄色粘稠样液体为佳。拔后用消毒敷料加压固定。1次未愈,隔2·3日再针。

    (三)疗效评价

    共治21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1例。全部有效[14]。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鸿斌,等。针灸治疗腱鞘囊肿101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1987;9(4):48。

    [2]田永祥。针灸治疗腱鞘囊肿100例。广西中医药 1982;(2):26。

    [3]杨通礼。针刺加揉按法治疗腱鞘囊肿50例。新中医 1984;(4):35。

    [4]保祥。针刺加灸治疗腱鞘囊肿7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2):74。

    [5]俞国瑛。恢刺法治疗腱鞘囊46例。中国针灸

    1996;16(10):40。

    [6]孙万祯,等。针刺加TDP辐射治疗腱鞘囊肿50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2;(3):40。

    [7]林惠珍。针灸治疗腱鞘囊肿116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4;3(3):17。

    [8]恒健生,等。三棱针治疗腱鞘囊肿83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8;7(3):41。

    [9]胡建平,等。针刺治疗腱鞘囊肿60例。湖北中医杂志 1986;(1):33。

    [10]赵怀儒,等。火针治疗腱鞘囊肿160例。中国针灸 1986;6(1):16。

    [11]由福山,等。火针治疗腱鞘囊肿200例。中国针灸 1990;10(4):38。

    [12]温木生。针刺加封闭治疗腱鞘囊肿52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4(11):655。

    [13]赵连发。针刺加封闭治疗腱鞘囊肿疗效确切。中级医刊

    1994;29(4):61。

    [14]张允英。温针加拔罐治疗腱鞘囊肿21例。陕西中医

    1992;13(2):81。

    [15]罗平。火针治疗腱鞘囊肿36例。 中国针灸

    1997;17(9):540。

更多中药材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