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治未病”的最高目标是抗老防衰

    盛增秀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当今国内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治未病”内容,一般将其归纳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大方面,确实抓住了要点。但“治未病”的最高目标是什么?笔者认为“治未病”的最高目标应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

    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同时把“摄生”作为“治未病”的基本内容和举措。“摄生”的目的是什么?《内经》开宗明义指出:“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通过两者的对比,揭示了“摄生”对于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懂得“摄生”,并身体力行的人,才能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内经》所提示的“摄生”方法,其代表性的记述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涵盖了饮食、起居、劳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和避邪护身诸多方法。后世医家秉承《内经》旨意,发明和推广了吐纳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和服食(含中药)诸方法以求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且成效显著。

    这里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历代有关抗衰老方药的组方和应用,均本诸中医学对人体衰老独特的认识和理论。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一是肾衰说。其理论依据是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的生、长、衰、老、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明确的记述。持这种观点者主张抗衰老应着重补肾填精;二是脾虚说。其理论依据是脾主运化,系人体气血津液化生的源泉,为“后天之本”。持这种观点者主张抗衰老应着重培补脾胃;三是郁滞说。其理论依据是《金匮要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丹溪心法》“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内经》更有“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论。持这种观点者主张抗衰老应着重疏通气血,消除积滞。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的方药堪称琳琅满目,其中最负盛名的方剂有还少丹、首乌延寿丹、七宝美髯丹、八仙长寿丸、延年不老散等,现代开发研制的青春宝、还精煎、中国养生酒、人参蜂王浆等也深受青睐。这些方药大多具有补肾、补脾或脾肾双补的作用,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现代实验研究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角度来研讨抗衰老药物的作用机理,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也不能不看到,在众多的抗衰老方药中,大都偏重于“补”,尤其是目前市售的保健品,投人所好,以“补”为贵,这显然有失偏颇。殊不知古人在抗老防衰,延年益寿选方用药上,也很重视“通”的方法,如大黄、香附、泽泻、豨莶草等常作为重要药物。有鉴于此,笔者建议今后在抗衰老保健品的开发上应重视“通”或通补结合方药的研制。除了备受重视的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具有补泻双重作用外,其他如资生丸补中寓消,滋而不腻,确是资生益寿的良药;越鞠丸旨在解郁通滞,使体内气血保持通畅,也不失是抗衰老的妙方;防风通圣散融宣表、通下、渗利于一炉,有利于体内过剩营养物质如脂肪等的分解和代谢废物的排泄,现代用以治疗肥胖病多有报道,其在抗衰老方面的作用亦不可低估。当然,抗衰老方药的应用,须根据个体的体质,因人制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寿已成为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期盼,我们理应充分发挥中医学在“治未病”特别是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文献发掘与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积极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人类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做出贡献。

更多中药材
  • 一提到中草药,很多人都说自己是“药盲”,往两个看起来十分相似的字或词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千金子与水稻的区别就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千两金,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癥,解毒杀虫的功效;......
  • 我们中药很多都是草木的根茎等,也有很多是化学合成的物质,但还有一种,就是植物的种子,比如说火麻仁,火麻仁,中药名,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本品呈卵圆形,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
  • 火麻仁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清楚它,那么应该熟悉它的兄弟叫做人人喊打,容易上瘾的大麻,是不是说的有点可怕,它其实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又叫大麻仁、火麻、线麻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后为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
  •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作用,就像某样东西上的不同部位,它们的作用可能不同,像乌柏根的皮,乌柏苦、微温、有小毒,有杀虫、解毒、利尿、通便的功用,而乌柏根的皮用于水肿胀满,有泻下逐水的功效,对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用之有消除腹水功效,所以也有用乌柏根......
  • 家里老人几乎都有风湿病,每年都会帮他们买不少可以减少风湿疼痛的药,吃的药丸,贴的膏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药,每次去中药店选配药材时,中医们往往会加入一种叫红大戟或者京大戟的药草,这2种药材的主治功能相近,只是其配药量上面会有一定的差异,京大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