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解宣清润治流感

    郑延龙 尹新中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入冬以来,随着大范围的强降温,流感患者急剧增多。针对此次流感的特点,我们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的疗效。

    治疗流感常用:解法、宣法、清法、润法。临床上辨证地运用一法或多法,对于减轻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具有明显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流感的优势。

    解法 即解表散邪。主要用于外感初起,寒热不显或表证郁闭较重者。过汗则伤津耗液,助热化火,过寒则冰遏气机,闭门留寇。因此要辛温辛凉解表药并用。临床常在银翘散的基础上加辛温之荆芥、紫苏、防风、辛夷以解表散邪。

    宣法 即宣肺止咳。肺主宣发和肃降。外邪侵袭,郁闭肺气,肺气失宣,则见咳嗽,肺气上逆,则见喘憋,肺气宣发肃降功能正常则咳喘自平。临床常用杏仁、前胡、桔梗、炙麻黄、紫苏子、半夏等治以宣肺止咳。情志不舒者,可加用郁金、陈皮、全瓜蒌、炒莱菔子以行气化痰。

    清法 外邪入里化热,灼津为痰,痰少色黄难咯,治当用清法。现代研究证实,许多清热解毒的中药具有明确的抗病毒、抑菌、抗炎等功效,而流感又属于呼吸系统病毒性疾病,因而临床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常用中药有:黄芩、板蓝根、生石膏、连翘、薄荷、金银花、桑叶、野菊花、白茅根、知母。咽痛甚者,可加用玉蝴蝶、射干、牛蒡子等以解毒利咽;热势较高者,可联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以清瘟解毒、宣泄肺热。

    润法 即养阴润燥。里热炽盛易于耗伤肺阴,阴伤则燥。热则凉之,燥则润之。故对流感而见咽干、口渴诸症者,加用辛凉甘润养阴润燥之品,如麦冬、炙枇杷叶、川贝母、沙参、芦根等;对素体虚弱之人可加用党参、茯苓、山药、白术等以益气健脾。

    中医治病是一个综合调理的过程。对流感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叮嘱患者平日里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多吃蔬菜,吃一些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勤洗手,最好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多喝热水;保持心情的舒畅等。

更多中药材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