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时代需要更多中医大师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惊悉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因病逝世,心中十分悲痛。30位国医大师,不到一年时间,已有几位病逝,中医药事业也因此而遭受巨大损失。

    国医大师的评选应该是一个常态的工作,或按30名的指标随时进行增补,或像两院院士那样每年评选若干名,不受指标限制。这样就可以使中医的高层次人才,源源不断地递补上来,带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

    假如国医大师的评选是一项常设的工作,那就该在组织保证的同时,也就内涵建设提出要求,提出标准,即够什么条件才能评上国医大师?不久前,在一位70岁中医专家的学术研讨会上,一位领导不无玩笑地说,祝愿他在80岁的时候能够评上国医大师。“行医55年以上”,才能具备国医大师的资格,这的确是一个很过硬的指标。但是,大师更应具备大学问。国医大师的标准尽管很高,但也并非不可探索。以唐代韩愈对于儒学的《师说》为参照,国医大师起码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关于传道。当今中医事业传道的困难,远远超过了儒学。中医遵循的大道,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能听懂、信服的人群在“老龄化”。更有许多“下士闻道”,嘲笑、诋毁、歪曲的杂音不绝于耳。因此,尽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有不少“铁杆病友”支持中医,中医大道的传承,仍有不少阻力和困难。“道不行,吾将乘桴浮于海!”孔夫子的儒学传向了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全球不断扩张,而中医学向世界的传播,很多是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世界各地的中医诊所,也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个道,需要更多的大师来传。

    其次,关于授业。中医的院校教育正面临着培养不出合格中医人才的困惑。教材规范方面下的力气不小,本来“标准化”的结果是为行业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可教材却变成了教条。比如一个腹泻患者,标准化教材规定脾虚型的一定要使用参苓白术散,你如果回答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或者健脾丸,或者补中益气汤加减,即使临床上如此照做,考试时这样回答还是错误。必须按照单选题的要求,一个型对应一个方,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中医“活法巧治”,随症加减,都被当作“偏倚”的不规范行为,而且让治疗方药“一贯到底”,统一制定的标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情?如何发扬中医学术?这个业,需要更好的大师来授。

    再次关于解惑。中医是什么学科?它如何认识人体?如何认识疾病?它与西医是什么关系?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如何评价?中医面临医疗纠纷的时候有发言权吗?它用的语言有法律效力吗?中医为什么有效?靠什么有效?中医的现实地位如何?未来价值如何?中医与科学的关系如何?中医与中华文化、中国哲学的关系如何?当学子们从不同侧面提出问题的时候,大师们应该如何回答呢?这个惑,需要更高明的中医大师来解。

    毫无疑问,目前正是需要中医大师的时代。

    我们应该创造怎样的机制,让这个时代不缺乏中医大师呢?

    这不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也不应该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

更多中药材
  • (1)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郁金、桃仁、?虫、白术、大黄、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术15克,半枝莲、鳖甲(先煎)各30克。加减:有尿赤便秘等热象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龙葵;伴苔腻、脉弦滑或濡,胸闷恶......
  •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
  • 乙肝患者是否多数要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经专家研究表明,诱发肝癌的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失调以及遗传,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
  • 肝癌会传染吗 患肝癌的途径,大家应该知道肝部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吧,可是最近几年来肝癌非常盛行,就小编周围的人,就有好几个患乙肝的,听说乙肝具有传染性,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跟肝癌患者接触。肝癌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1、避免暴晒医学界已经肯定了紫外线过......
  • 52岁的何先生喜欢喝酒,去年开始感觉心窝下方隐隐作痛,以为是胃出了问题,于是买了胃药吃。最近,何先生胃口越来越差,还摸到腹部上方有一包块。后来到医院一查,居然是巨块型肝癌。何先生提到,他年轻时曾经查出乙肝和黄疸型肝炎,但感觉身体并无不适,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