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文字的规范与中医药传承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是记录和传播历史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还应当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算起。自甲骨文以来,汉字几种主要形体的演变和定形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形成的。

    甲骨文、篆、隶、楷书的产生、通行与中原关系密切

    河南安阳小屯是甲骨文的圣地,它是商朝第20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殷(即安阳小屯一带)至纣王亡国这段时期通行的字体,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中,已记载有20多种疾病,这是最早的中医文献。目前,正在安阳小屯一带建筑中国文字博物馆,这是一项泽被万代的伟大工程。

    篆书是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通行的字体。它的特点是每笔都要引长书写,所以叫“篆书”。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的笔画较繁复,通行于春秋和战国时期。小篆是秦朝李斯(他是河南上蔡县人)受秦始皇之命取大篆整理简化而成的,也称“秦篆”,是当时秦王朝全国统一的文字形体。李斯的小篆统一了天下的文字,这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文化)才能得到迅速准确和真正意义上的传播。

    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大约产生于秦代。它把篆书的圆曲线条改为方折笔划,使汉字进一步符号化。到了汉代,隶书渐渐通行起来。隶书的产生,标志着今文字的起始,使汉字的形体演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东汉末年的大学者蔡邕就是书写隶书的圣手和大师。而蔡邕是河南杞县人。

    楷书约萌芽于西汉,到东汉末年渐趋成熟。三国时代的钟繇是第一个著名的楷书书法家。他是河南长葛县人,他的家乡在三国时魏国的国都许昌附近,今仍属许昌市管辖。楷书笔划平直,结构方正。自魏晋以来,楷书便成了应用汉字最主要的形体,也是我们书写汉字的规范形体。

    宋体字是在开封创立的。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中原人

    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字的确立、规范和普及,再加上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中医古籍文献,中医药也因此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大约成书于公元100年。许慎是东汉汝南郡召陵人,即今河南省漯河市郾城人。《说文》按汉字的形体和偏旁结构,将全书所收的9353个字,“据形系联”,分为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用“六书”的理论解释文字,确立了六书的体系;保存了篆文的写法系统和汉以前的古训古音,为古文字学、汉语词源学和古音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是研究先秦古籍和古文字学的典籍,也是学习医古文的重要工具。

    《说文》虽然不是医学著作,但是它对中医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说文》共收字9353个,其中重文1163个(即异体字),经初步统计,其中与医药学直接相关的文字将近1300个,如果去掉重文1163个,实际将近占全书收字的六分之一。

    其大体分布是:生理方面的有674字,病理方面的有427字,药物方面的有150字,经络及针灸方面的有42字。其中表示病名的有359字,仅“疒”字旁的字就有102个。全书保存了丰富而系统的医药文字资料。

    众所周知,两汉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而成书于东汉后期的《说文》一书,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那个时期辉煌的医学成就。对今人研究中医药学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从殷墟甲骨文到许慎的《说文解字》,汉字从形成、确立到规范,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是在中原完成的,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充分显示了中原古代文化对华夏文明所做的贡献。

更多中药材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
  • 很多朋友睡前泡脚的习惯,在中医体系中,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白天阳气较盛以满足人体的正常活动,而夜晚亢奋了一天的阳气要慢慢地潜到阴分里,这样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脚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的新陈......
  • 烧心很多人都经历过,吃多了油腻辛辣,比如火锅或者撸串会觉得心口中火辣辣的烧。那么问题来了,烧心烧的真的是心吗?其实并不是,烧心烧的并不是心脏,也不是胃,而是心脏后面的食管被胃酸烧了。胃本身就是产生胃酸的器官,有保护粘膜,可以耐受胃酸,但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