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腹泻 足浴有方

    小儿腹泻又称小儿肠炎或消化不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恶心或呕吐,多见于夏秋季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脾胃亏虚、邪毒侵袭,治当健脾养胃,清热解毒。临床观察发现,采用足浴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有明显效果。

    1.橘叶姜芽汤:鲜橘叶、生姜、炒二芽、焦楂、诃子各30克。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足浴,每次15~20分钟,每日两次,每日一剂,连续2~3天。可消食化积,和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腹痛腹胀,泻前哭闹,泻后腹痛减轻,大便臭秽,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等。

    2.二香干姜汤:藿香、香薷、生姜各20克。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让患儿赤足站立药液中,以药液不超过足踝为度,每次浸泡10分钟,每日两次,每日一剂,连用3~5天。可解表散寒,芳香化浊。适用于便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色淡臭气轻,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等。

    3.车马竹叶汤:车前草、马齿苋、竹叶各30克。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先熏双足,待温度适宜时足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一剂,连续3~5天。可清热利湿。适用于小儿腹泻,发热或不发热,大便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等。

    4.无花果叶汤:无花果叶3~5片(干鲜均可)。将无花果叶放盆中,加入500毫升冷水,煎开熬至200毫升左右,把盆端下,先熏双脚心,待温时洗双脚心,熏洗约15分钟即可,每日两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小儿腹泻,大便时泄时止,便稀水谷不化,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等。

    5.三叶二香汤:扁豆叶、丝瓜叶、绿豆叶、藿香、香薷各30克。将上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先熏双足,待温度适可时足浴,每日两次,每次10~30分钟,每日一剂,连续3~5天。可健脾利湿。适用于小儿腹泻,纳差食少,肢软乏力,面色萎黄等。

    6.艾草胡椒汤:艾叶50克,白胡椒25克,透骨草25克。将上药择净,加水500~1000毫升,水煎10~15分钟后去渣取汁,将药汁倒入盆中,以不烫为度,双足浸洗10~15分钟,每日两次,每日一剂,连续3~5天。可温肾健脾,固涩止泄。适用于小儿腹泻,久泻不止,甚或脱肛,食入即泻,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胡献国)

更多中药材
  • 扁豆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和饮食价值很高,适量的饮食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从扁豆花的性味归经来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中暑、......
  •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