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肉桂与桂枝功效异同

    肉桂为樟科乔木肉桂的树皮,主产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因剥取部位及品质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种规格,常见的有企边桂、板桂、桂通等,生用。桂枝为樟科乔木肉桂的嫩枝,生用。

    相同点:二者均有辛、甘味,归心、脾、肝及肾经。均能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可治寒凝血瘀证及风寒湿痹证等里寒证。还能助心、肾、脾之阳气,常用于以上三脏的阳虚证。二者的辛温之性较强,易入营动血,故不宜多用或久服;实热内盛、阴虚阳亢、血热妄行者应忌用,孕妇应慎用;用时不宜久煎而宜后下。

    不同点:肉桂辛甘大热,长于温里寒,常用治里寒证;还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原,又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软弱、夜尿频多、阳痿宫寒、滑精早泄及虚阳上浮之虚喘、心悸等。相比肉桂,桂枝辛温之性较小,桂枝还入肺经,而开腠发汗,温阳于卫分,使营血畅旺于肌表,故长于散表寒,用于风寒表证和上肢肩臂疼痛证;还有助阳化气、利水退肿之效,可治肾与膀胱阳虚寒凝、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水肿及痰饮证。

    总之,肉桂与桂枝同出于桂树,一为其树皮,一为其嫩枝。都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的作用。但肉桂善温里祛寒,入下焦而补肾阳;桂枝长于发表散寒,主上行而通经脉,临床使用注意区别。(赵民生)

更多中药材
  • 晒太阳晒背。背部呢有督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反应脑,髓,肾的功能。晒太阳可以振奋督脉经络,帮助我们温通气血,对身体养生很有帮助。......
  • 《医学新语》记载啊,中医治病八大原则,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可见啊汗法非常重要,很多疾病都需要发汗,我们常见的风寒感冒就是往往汗出了热就退。汗法还有消肿透疹,去风湿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啊发汗呢,以汗出邪去为目的,过汗则伤津耗气,所......
  • 《三因极》讲,人得病有一个常见的病因是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逆,恐则气下。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啊,消化功能异常,要么呢喜欢暴饮暴食,要么呢不想吃饭......
  • 黄帝内经讲呢,“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意思呢,就是说夏季啊,要保持我们心情愉快,切勿发怒,使精神之华英,适应夏气,否则呢,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我们心脏,到秋天呢,容易发生疾病。......
  • 教大家一个方法,用30到50克黄芪加适量的水,用黄芪煮出来的水再用来煮大米,黄芪是大补元气的中药,它能补气,所谓气呢,是一种能量,气不足的时候啊,就疲劳,耐力差,我们用这样的一个黄芪水煮粥煮饭,连着吃一周,一般气虚的人就会感觉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