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牛茶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牛茶拼音注音Huánɡ Niú Chá别名

    雀笼木、黄芽木、满天红、黄丝鸡兰、海牙茶、土苏木、黄尝

    来源

    藤黄科黄牛木属植物黄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 (Spach) Blume.,以根、树皮、嫩叶入药。根及树皮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叶春夏采集,晾干。

    性味

    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解暑清热,利湿消滞。用于感冒,中暑发热,急性胃肠炎,黄疸。

    用法用量

    3~5钱。也可作清凉饮料。

    备注

    (1)同属植物毛叶黄牛木Cratoxylon dasyphyllum Hand.-Mazz.又称红芽木,形态相似,功效相同。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黄牛茶拼音注音Huánɡ Niú Chá别名

    九芽木、鹧鸪木、水芒果、节节花、满天红、何线藤、山狗芽、黄芽木(《广西药植名录》),雀笼木(广州郭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黄牛木嫩叶、根树皮。叶:春、夏采收。根、树皮: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旷野灌木从中。分布我国南部各地。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10米。树皮淡黄色,光滑;幼枝略扁,淡红色。叶对生,纸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下面有黑色细小的腺点;具短柄。聚伞花序腋生或稍腋上生,有花2~3朵;花粉红色,径约1厘米;萼片椭圆形;花瓣倒卵形:雄蕊合生成3束,腺体3,肉质,顶端增厚反曲;子房上位,圆锥状,3室,每室有胚珠6颗,花柱线形。蒴果椭圆形,长8~12毫米,具宿存的萼。种于一侧有翅。花期4~5月。

    化学成分

    叶含黄酮甙,酚类、糖类。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苦,凉。"

    ②《广西中草药》:"性平。"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止血,消肿,去毒。治肚痛腹泻,黄疸病。"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化湿消滞。治感冒发热,肠炎腹泻,咳嗽声嘶。嫩叶作茶,可预防感冒,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黄牛茶拼音注音Huánɡ Niú Chá别名

    黄芽木、 雀笼木。

    英文名Leaf of Shortstyle Cratoxylum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黄牛木的茎叶、根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Hypericum cochinchinense Lour.;Cratoxylum ligustrinum(Spach.)Bl.]

    采收和储藏:根、树皮,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叶,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热带阳坡的次生林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原形态

    黄牛木 灌木或小乔木,高2-10m。树干部有簇生的长枝刺。枝条对生,幼枝略扁,无毛,淡红色。单叶对生,叶柄长2-3mm;叶片薄革质或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9cm,宽2-3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两面均无毛,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有透明腺点及黑点。聚伞花序有花1-3朵,腋生及顶生;总花梗长约1cm;花粉红色,直径约1cm;花梗长2-3cm;萼片5,椭圆形,全面有黑色纵腺条,果时增大;花瓣5,长为萼片粗短;腺体3,盔状,长约3mm,宽1-1.5mm,先端增厚反曲;子房上位,3室。蒴果椭圆形,长8-12mm,有宿存花萼。种子一侧有翅。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后。

    化学成分

    叶含黄酮甙、酚类、糖类。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归经

    肺;胃;大肠经

    性味

    甘淡;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湿消滞;祛瘀消肿。主感冒;中暑发热;泄泻;黄疸;跌打损伤;痈肿疮疖;嫩叶作清凉饮料;能解暑热烦渴

    用法用量

    内服:根、树皮煎汤,9-15g,鲜品15-30g;鲜叶适量,泡茶或煎汁含咽。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止血,消肿,去毒。治肚痛腹泻,黄疸病。

    2. 广外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化湿消滞。治感冒发热,肠炎腹泻,咳嗽声嘶。嫩叶作茶,可预防感冒,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首乌拼音注音Bái Shǒu Wū别名山东何首乌、泰山何首乌来源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以块根入药。4~5月或10~11月菜块根,晒干。性味苦、甘、涩,微温。功能主......
  • 《中药大辞典》:白马阴茎拼音注音Bái Mǎ Yīn Jīnɡ别名白马茎(《本经》)。出处《纲目》来源为马科动物马的雄性外生殖器。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马肉“条。炮制《雷公炮炙论》:“(白马茎),临用时以铜刀劈破作七片,将生羊血拌蒸半日,出晒干......
  • 《中药大辞典》:白马骨拼音注音Bái Mǎ Gǔ别名六月雪、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节草(《岭南采药录》),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中医药实验研究》),硬骨柴(《江西民间......
  • 拼音注音Bái Mǎ Gǔ Gēn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根。夏、秋采收根部,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马骨“条。性味《草木便方》:“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治偏正头痛。牙痛,喉痛,目赤肿痛......
  • 拼音注音Bái Mǎ Zōnɡ Lí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大白花杜鹃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采收和储藏:春季花盛开时采摘,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