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伏天解暑有方

    李尤佳 河南省中医院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虽已立秋,但由持续高温天气引起的乏力、困倦、眩晕、心烦、多汗、食欲不振、低热等暑热症状仍很普遍。身体上的不适很难让人打起精神,因此,此时常备一些防暑解暑的中成药还是很有必要的。河南省中医院王禄副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解暑中成药。

    解暑药可分内服、外用两种以及具有解暑作用的茶等。

    内 服

    藿香正气水(片、胶囊) 有解暑、化湿、和中功效,针对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胸闷、呕吐、腹泻、脘腹胀痛等。因夏季主要以湿热当令,在化湿的同时,亦可扶脾胃之气。对中暑、以吐泻为主的胃肠性感冒效果最好。如果作预防用,可每次服用治疗量的1/3。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一散 有名的解暑药,配方简单,由滑石、甘草以6:1的配方组成。可清热利尿,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将六一散用凉开水调服即可。

    人丹 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退热。对天气炎热导致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可每次1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婴幼儿不宜服用。

    十滴水 有祛暑、散寒、健胃的作用,起效较快。中暑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时,可将十滴水2~5毫升溶于白开水中搅匀服下,中暑症状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高温作业时事先喝一点也有防暑的作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忌用。

    清暑益气丸 可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炎热很容易让人耗气伤津,出现发热、口渴、乏力、犯困、不思饮食等中暑兼有气虚的表现。此药由西洋参、知母、黄连等药组成,不仅清暑祛湿,还益气生津,尤其对体弱的老年人非常适用。

    外 用

    清凉油、风油精 具有提神醒脑、镇痛驱风、祛暑解毒等功效,若仅出现轻微的闷热不适、头痛、头晕、蚊虫叮咬等症状,可以取少许涂于患处或涂在前额或太阳穴上,会瞬间给人凉爽舒适的感觉。洗澡时也可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可清凉除痱。但孕妇不宜使用。

    花露水 可除痱止痒、提神醒脑、防蚊虫、除菌、杀菌。花露水内含有70%~75%的酒精,具有易燃性,注意别在燃着的蚊香、蜡烛、烟头附近使用。

    防暑清凉茶 由香薷、佩兰、绿茶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用开水泡茶可化湿防暑。

    菊花茶 由菊花、二花、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绿茶适量,用开水泡茶渴,作用偏于清凉、泻火。

    白茅根茶 由白茅根、淡竹叶、甘草组成,每天10~20克均可,开水泡饮即可。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常说啊,肝主藏血,主一身的气机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说肝的健康与很多脏腑都有关系,这个肝不好,人容易倒下,一点都不夸张。肝不好具体的表现有这些。首先,失眠多梦,肝藏魂,肝血亏虚,肝不藏魂,治疗需要养肝血,养心安神。那如果经常......
  • 我们今天分享两种啊。中药代茶饮,阴调理阴阳,延年益寿。我们黄帝内经里边说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呀。如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不休息,还暴饮暴食,不积极运动,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我们身体阳气引起的不平衡,那么就出现了现代人的亚健......
  • 我们中医讲啊,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身体所有的营养和能量都靠我们的脾胃消化,如果消化功能好,我们身体不至于虚弱,这也是《黄帝内经》里面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亡。医生仲景呢,他在东汉末年行医的时候啊,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表现,他肚子疼,他发冷,浑......
  • 这位患者他同时患有这种过敏性鼻炎,还有鼻窦炎,这两种鼻腔的一个疾病,大家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所表现的就是鼻塞,这是非常严重的,而且我告诉大家,这种鼻塞影响生活,平时说话的声音他都改变了,睡眠的时候鼻子不通气儿,总得张嘴呼吸,你会发现口舌......
  • 我之前讲过,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慢性的泌尿系统感染,它所伴有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每个这样的患者来找到我的时候,都是比较顽固型的,尿频、尿急、尿痛,而且时间都比较长,都得是一年往上的怎么治疗都是反反复复发作,只要一招点儿凉,一上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