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完整继承仲景学术——《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读后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东汉末年,张仲景撰成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由于处在战乱时期,再加上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术著作抄写不便,很快就出现了传承不下去的情况。时隔不久,魏太医令王叔和慧眼识珠,对于张仲景的学术著作进行了保护整理,并在自己的《脉经》之中加以引用,使学术界有机会了解张仲景的医学贡献。王叔和的这一贡献,很快就得到著名医学家皇甫谧的肯定与赞赏。尽管如此,经历了南北朝几百年的动乱,在唐代初年孙思邈撰写《备急千金要方》的时候,仍然很难见到张仲景的著作。这种时隐时现、流传不广的状况,持续到了宋代校正、刻印医书之后,才有所改观。

    宋代之后,张仲景的学术著作受到空前重视,他的著作被称为经典,书中的方剂被当作经方,他本人则被尊为医圣。宋代《伤寒杂病论》被一分为二,形成了一本《伤寒论》和一本《金匮要略》。为之注释者先后涌现,《伤寒论》有注始于宋金时期成无己《注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注始于元末明初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清代是对“两书”注释的鼎盛时期,近现代也有不少注本。历代注释仲景书,或注《伤寒论》,或注《金匮要略》,或二者兼而注之。

    吕志杰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本为一书,基于临床上伤寒中有杂病,杂病中有伤寒之实际,力图从整体上探索、把握张仲景医学思想,故将“两书”综合研究,编著成《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这是一部近200万字的巨著,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2010年5月出版。国医大师朱良春、任继学、邓铁涛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当代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在序文中认为该书“可赞扬者至少有三:一者,参今法古,独辟蹊径,将《伤寒论》与《金匮》合二为一讨论之,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仲景思想。二者,既注重理论探讨,又注重临床应用,二者结合,乃成为良医的必由之路。三者,如此巨著,一人执笔,文字内容,审慎周全,这需要一种敬业精神与献身精神。”

    为了达到兼听则明,集思广益的目的,吕志杰邀请了全国部分院校和医院研究仲景医学有专长的专家、教授参加了该书的审订工作。翻开该书,不难看出,吕志杰对于仲景医学的研究确实颇费工夫,其总结的“三纲”、“五求”、“十项内容”等,都别具匠心。此外,本书的附录有吕志杰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多篇研究论文,颇值得一读。书末的“五种索引”,十分便于将该书作为工具书使用。所列“参考文献”之多,可知本书参考古今书目之众,为广大中医研究仲景医学,提高临床疗效开辟了捷径。

    目前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着力培养大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号召青年中医学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成名医的大好形势下,吕志杰这部学术著作的出版,为我们全面完整地继承仲景学术思想提供了思路。

更多中药材
  • 有些妇女怀孕之后,害怕流产而要吃一些保胎药物,或者为了让胎儿发育良好而吃一些药物,殊不知这都是有害的。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
  • 中风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别看它叫中风,但是实际上和我们理解的被风吹到没有多大的关系,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白芥子这种药材来治疗中风失语了,效果非常不错,那么到底白芥子炒后功效......
  • 胃溃疡这种疾病现在是非常高发的,当我们患上了这种疾病之后,患者就会感觉非常的痛苦,而且经常会出现胃痛的情况,尤其是在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感觉就会加重,所以治疗刻不容缓,而中药材煅瓦楞子就有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并且效果不错,那么中药煅瓦楞......
  • 瓦楞子说白了就是一些蚶类动物的壳,长得很像我们经常在海边看到的小贝壳,别看其小小的其貌不扬,可是作用大了去呢,有治疗胃痛和祛痰的功效;我们知道很多中药材都是搭配使用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最好的治疗效果,那么问题来了,生瓦楞子可与贝母同用吗?瓦......
  • 说起开心果我想很多朋友都认识,但是白果相信有些朋友不一定能认出来,开心果跟白果除了长相有点相似外,它们是没有任何联系的,要想把开心果跟白果很好的区分开来,就要它们的功效、食用注意事项、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了解;白果和开心果一样吗?下面就跟着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