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焦咳案《素问》“六腑咳”临证心悟(5)

    张明利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经文: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病例:何某,女,6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史6年。2月前感冒后引起咳嗽加重,吐黄痰,胸片示:慢支合并肺部感染,遂在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经用抗生素、平喘药、痰热清等静脉滴注20余天,咳嗽减轻,黄痰消失,但纳差,乏力,消瘦。复查胸部CT:慢性支气管炎。遂出院就诊于中医,刻下症见:咳嗽,痰白,食后尤甚,上腹部胀满,下午胀甚,纳差,乏力。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迟略滑。辨病为三焦咳,证属脾胃气虚,痰湿内阻。处方:陈皮1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木香10克,砂仁6克,枳壳10克,大腹皮12克,杏仁10克,款冬花15克,炙甘草10克。4剂,水煎服。

    二诊:咳痰减少,腹胀减轻,食欲稍增。见效,原方继服7剂,水煎服。

    三诊:纳大增,腹胀几愈,仍咳,痰少,舌淡,苔薄白。续以焦树德老中医麻杏二三汤加减出入,共服10余剂,咳止病愈。

    按:三焦咳临床十分常见,其以“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为辨病要点。其病机是咳嗽日久,或过用寒凉,脾胃受伤,因而脾虚气滞,不能运化水谷,湿浊内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指出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人体水液升降出入及浊液排出的通道。水液在人体内的布散和向体外的排泄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协调息息相关,然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其治当化湿利浊。又如《圣济总录·三焦门》指出:“论曰三焦有水气者,气滞不通,决渎之官内壅也……治宜导气而行之,气通则水自决矣。”其治又须配合理气活血之品。吾师李发枝教授治疗本证习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大腹皮,疗效卓著。

    本案“腹满,不欲食饮”之证愈后,咳嗽并未消失,又予麻杏二三汤加减治疗后收功。麻杏二三汤为焦树德老中医创制,方中包含了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和麻黄、杏仁,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之咳、痰、喘症状,疗效满意。(全文完)

更多中药材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