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信药还须重养生

    合于道者方度百年

    《素问》一卷“女七男八”等论述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定数,受制于天数,能否“尽终天年”,根基和关键在于“合于道”,把养生作为生活之道。若“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就会“半百而衰也”。用民谚来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的健康或疾病,是昨天的结果。借用佛语来说,就是“因缘结合才有果”,病是果,病菌是因,不当生活方式是缘,可以说,病是自家生。同时,身体是最灵敏、最聪明的系统,病是身体的一种善意提醒,告诉我们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治疗只是从“缘”入手,用药暂时以偏纠偏,帮助消除“因”扩张的条件环境,恢复调动人体自愈功能,调和阴阳,以使“果”消。可见,药是救急不救命的,相信药但不能依赖药,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不当生活方式。比如,你一边吃着消食导滞药,一边认为有药了,腹泻、腹胀就不可怕,仍不改变暴饮暴食的恶习,那么总有无药可医的时候。所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少耗元气,才是治病的根本,认为有药就可为所欲为还不如无药。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正是基于生命受制于天,疾病可防可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才强调要“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药有偏颇养生为要

    由于作为主流医学的西医是治疗医学,以治疗为主,造成一种很大的误区,就是不相信人体的自愈能力,相信和夸大药物治疗功能,认为有了药健康就可高枕无忧了,就可解决所有健康问题。把健康全交给药物,过分依赖药物,而忽视养生,没有把养生当作生活之道,甚至恣意妄为。引发了大量的医源性疾病,更重要的是透支了生命元气。最具戏剧性的就是:一边是立竿见影的感冒药广告铺天盖地,一边是无处无时不在的空调,以及爱美女士秋冬季节越穿越少;一边是抗抑郁、失眠药物的滥用,一边是物欲横流、争名夺利;一边是拼命吃虫草等补药,一边是通宵达旦熬夜。就是有再神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把《内经》中的顺四时、调情志、和阴阳、节房室等基本养生原则当作儿戏,这样全违背了,动了生命之根本如何得了?难怪现在绝症越来越多就不难理解了。

    对此,人们不从自身反思,反而说是科技水平未发展到这个水平,是科技水平的问题。其实,这与科技水平关联不大,至少说不全是科技水平问题,与人们依赖药物为所欲为有很大的关系。不改变观念问题,不对药物有个正确全面的认识,日新月异的科技恐怕永远也难以攻克这些不治之症。

    阴阳失衡百病乃生

    因此,一定要对药物有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病是身体阴阳失衡所致,治疗就是用药物的偏性,以偏纠偏,帮助恢复阴阳平衡,病确实需要用药医,有药对恢复健康是福音。但药是救急不救命的,相信药不能依赖药。在相信药物的情况下,还必须对身体多点呵护。要知道,身体虽有惊人的自愈能力,但前提是你要珍惜她、爱护她,让她休养生息,而不是一边去吃药,一边肆意糟蹋透支身体,这样神仙也救不了命。因为身体是有灵性的,并不是不知疲劳的机器,即元气是个定数,得节约用,不能因为有药就总在耗损它。对身体挥霍无度,总有元气耗尽的时候,元气耗尽了,即使用人参堆着也救不了命。

    和合阴阳顺应四时

    在相信药的情况下,如何养生呢?《素问·上古天真论》讲得很透彻很清楚,值得每个人仔细读上个十遍。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加减法”。“加法”就是要吃好饭,为元气提供生化之源。“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可见,饮食对人之重要。一个人只要能吃饭,即便不健康,也不会死亡,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能吃饭,即便是健康的,生命也难保。吃好饭就要做到“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要有节,饥饱有度,“勿伤其正”;要有时,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按地域、季节吃食物。“减法”就是要少耗元气,做到顺应四时、调和情志、和合阴阳、节欲保精。如此,才有利于健康。(李明亮)

更多中药材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是一种中药剂型,有别于一般“补品”,缓图起效是其特点之一。如果不坚持服用,急于求成,就达不到膏方养生保健、防治慢性疾病的目的。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虫草等补益性中药,阿胶、龟板胶等胶类、糖等在配伍中占......
  •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起。1934年,迁硖石行医。1963年3月被浙江省卫生厅评定为海宁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