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宋本《伤寒论》文字正讹

    赵开美(1563~1624年)翻刻宋本《伤寒论》有十几个讹字,今以台湾故宫宋本《伤寒论》为底本,检其讹字而正之。

    1迎:《医林列传·王叔和》:“叙阴阳表里,辨三部九侯,分人迎气口”,宋版“迎”字的构件“卬”误刻为“卯”,字误。

    2裸:《辨脉》“以阴气内热,故欲裸衣”。宋版“裸”作“祼”(guan)。祼是古代以酒浇地的一种祭祀活动。俗体字“衣”旁“示”旁多混用,“祼”是因俗致讹之字。

    3人:《辨脉》“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入安”。“入”字误,当作“人”。

    4惕:《辨太阳中》第38条:“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剔肉瞤,此为逆也。”今天通行本皆如此。赵开美《仲景全书·注解伤寒论》第38条“筋剔肉瞤”之“剔”作“惕”(dang)。按,“筋剔肉瞤”之“筋惕”与“肉瞤”是两个并列的主谓词组,“剔”与“瞤”的词义皆当为“跳动”。据此则“剔”字亦应表动义,但“剔”字无动义。说文:“剔,敬也”,与“瞤”字不能构成对应的同义词。“剔”字当为“惕”字之讹。“惕”字训“动”。《仲景全书·注解伤寒论·辨脉法》亦作“惕”。日本安政本《伤寒论·辨脉法》亦作“惕”,皆可作“筋剔肉瞤”之“剔”为形讹之字的旁证。

    5盻:《平脉法》:“设令向壁卧,闻师到不惊起而盻视,若三言三止,脉之咽唾者,此诈病也。”“盻”音xi。《说文》“盻,恨视也。”“盻视”谓以怨恨眼光看医生。医患无宿怨,患者怎能以充满怨恨的眼光对待来治病的医生呢?古代“盻”、“眄”、“盼”三字经常混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目部云,“眄”、“盻”、“盼”三字古书多相混淆。“眄”(mian)《说文》:“目偏合也,一云邪视也”。“闻师到不惊起而盻视”的“盻”字恰应作“眄”字,是眼睛半睁而斜着看的一种目光。“眄”误为“盻,古书多加辨正。

    6列:《伤寒例》:“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列。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列”字误,当作“冽”。《仲景全书·注解伤寒论》作“冽”。《伤寒例》“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寒冽”与“冰列”义同,是当作“冰冽”也。“冽”与“洌”通用,而不与“列”通用。

    7蘖:《伤寒论》卷五《辨阳明病》子目第四十三方“伤寒身黄发热,栀子蘖皮汤主之。第四十三。”句中“蘖”字误,当作“蘗”(bo)。日本国会图书馆内阁文库宋版《伤寒论》亦误作“蘖”,日本安政本改为“蘗”。

    8紧:《辨脉》:“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紧”字误刻为“监”。

    9己、已、巳:宋本《伤寒论》己、已、巳三字皆刻为“巳”字,如“成无己”作“程无巳”。《太阳上》:“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已”字误刻为“巳”。只有《太阳上》“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作“巳”字是正确的,其余各处之“巳”字皆当据文义解读其形音义。

    10zao:“zao”字由两个“朿”(ci)字上下组合而成,《伤寒论》将两个“朿”字刻成“束”上下组合之。字误。

    11太:《太阳上》11条:“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太”是形讹之字,当作“大”。《伤寒论》只言“大热”、“大寒”,不言“太热”、“太寒”。古汉语“太”、“大”通用。清《说文释例》:“古只作大不作太。《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大上;《尚书》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汉》之大上皇、大后,后人皆读为太,或径改本书作太或泰。”古文“大”与“太”虽可通用,但此条“太热”之“太”绝非通假字,而是误字。

    12卷七《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392条:“伤寒阴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花一作)。”句中“眼”是讹字。当作“眵”。日本安政本作“眵”字,极是。

    赵开美白文本《伤寒论》计八万余字,有十二个讹字,不能算少。赵开美序落款云:“万历己亥三月榖旦海虞清常道人赵开美序”,已无力精校《伤寒论》矣。赵开美不是中医文献专家,而是文史专家。他的学术兴趣主要在文史而不在医书。今存赵开美书目——《脉望馆书目》,医书仅藏二百三十八部,其余所藏大部分是文史之书。宋本《伤寒论》卷首皆题“明赵开美校刻 沈琳仝校”,校雠之事或以沈琳为主。沈琳生平事迹不详。

    宋本《伤寒论》赖赵开美翻刻传承至今,虽有十余讹字,不伤其伟大价值。

更多中药材
  • 其实腿抽筋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相对等啊,缺钙会导致腿抽筋,但是如果过渡劳累,比如我们平常不爬山,突然爬山了,然后夜晚回来以后就发酸,腿抽筋,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这不是缺钙引起,而是肌肉疲劳引起的,所以这个腿抽筋不完全是缺钙引起的,......
  • 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大便不成型,跟脾胃虚弱以及肾阳不足有关。中医讲,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就不能收那水谷和运化精微,导致胃肠传导失常,或者因为肾阳不足,脾失温煦,导致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同时还伴有大便不成形的现......
  •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健运脾胃,所以饭后走一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刚吃饱饭,胃内食物量增加,胃处于充盈状态,此时走一走会增加胃的负担,对健康反而不利。所以最好吃饱饭后先休息20到30分钟,再出门散步。快转发给你身边还不知道......
  • 乌鸡白凤丸和人参养荣丸都用于治疗月经量少的问题,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首先,乌鸡白凤丸由乌鸡、鹿角胶、鳖甲、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治疗由气血两亏导致的月经量过少、带下量多、腰膝酸软等症状,能够补气养血,调经止带。而人参养荣丸是有炙甘......
  • 首先对于补益类中药,最好是饭前服用,有利于吸收。通肠润便的药可以空腹服用,有利于清除肠胃的积滞。而对于消化药和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最好是饭后服用,因为这个时候胃中存在较多的食物,药物和食物混合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其实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