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水解散

    《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水解散处方

    麻黄120克(去节)大黄90克 黄芩90克 桂心60克 甘草60克(炙)芍药60克

    制法

    上六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解表攻下。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

    用法用量

    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和服1克。覆取汗,或利则便愈。体强人服2克。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生葱、菘菜、生菜。

    备注

    方中麻黄开腠发汗,桂心行血化汗,芍药和里益营,黄芩清上中焦之热,大黄泻中下焦之热,甘草调胃和中。盖天行瘟疫,郁热自内达外,与伤寒由表传里者不同,故虽一二日之浅,可以汗下兼行。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延年秘录》《医方类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水解散处方

    柴胡 知母 瓜蒌 青木香 升麻 茵陈各30克 大黄 栀子仁 石膏 芒消各45克 黄芩 干葛各37.5克 枳壳(炒)芍药各22.5克

    制法

    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治伤寒时疾。

    用法用量

    空腹时以冷水和散1匙,调顿服。以利为度。春、夏用冷水,秋、冬用暖水,不退再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唐·《备急千金要方》:水解散组成

    桂心、甘草、大黄各二两(各60克),麻黄四两(120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末,每服2克,开水调下。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

    辛温解表,清热通腑。

    主治

    主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舌深红,苔干,脉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等病症。

    高热(个案):本方加减治疗春温热入营血。中午服药,当晚热退。(《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年第4期)

    方解

    本方辛温解表药与苦寒泄热药同用,麻黄、桂枝辛温发表、发散风寒;大黄清热通腑;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辛温发表、泻热通腑之功。

    临床以头痛、发热、便秘为辨证要点。风寒感冒,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陈皮;里热烦渴、咳喘气急,加石膏、杏仁。

    方歌

    备急千金水解散,桂心麻草大黄襄,发表清中兼解毒,天行瘟疫可煎尝。

    摘录唐·《备急千金要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人参5钱,白术5钱,肉桂1钱,山药1两,巴戟天5钱,蛇床子3钱,附子5分,茯苓3钱,远志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心肾之虚,温命门、心包之火,去脾经之湿。主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外感寒邪,而发奔豚,如一裹之气从心而下,直至于阴囊之间,其......
  • 处方党参4钱,炮姜6分,当归2钱,半夏1钱,茯苓3钱,白术1钱,厚朴1钱,砂仁1钱,桑皮2钱,杏仁3钱,苏子1钱5分,陈香橼皮6分。功能主治脾痹。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 处方生川乌24g 生草乌24g 乌药24g 白蔹24g 白芷24g 白及24g 木鳖子24g 关木通24g 木瓜24g 三棱24g 莪术24g 当归24g 赤芍24g 肉桂24g 大黄48g 连翘48g 血竭10g 阿魏10g 乳香6g 没......
  • 处方生地3钱,丹参3钱,益母草3钱,乌贼骨6钱,茜草根(炒)1钱半,旱莲草3钱,炒蕲艾3钱。功能主治养阴止血。主产后恶露不绝,量较多,色红且有腥臭,腹部偶而作胀,口干心烦,舌淡红苔黄,脉数,属血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 《伤科汇纂》卷七:安髓散处方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功能主治脑陷头疼。用法用量生姜汁和酒服。摘录《伤科汇纂》卷七《梅氏验方新编》卷六:安髓散处方川芎1两,香附1两,白附子1两,甘草1两,白芷1两,相草1两,牡蛎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