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有情有味的清明粿

    林长华 福建省东山县作家协会

    春风送暖,草木吐绿,清明节到了。清明节不仅是上坟祭祀、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人们认祖归宗、睦亲联谊的一个节日。人们以虔诚的心态,亲人的情感,将一片无尽的思念默默传达,把一种优良的节俗绵绵传承。

    在同风共俗的闽南和台湾乡间,人们习惯制作一种绿色保健食品“清明粿”。清明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做清明粿。初春的海岛,草药滋长,野菜旺生,处处绿意盎然。家庭主妇们不失时机提篮拎袋,到乡间田野采摘制作清明粿的“艾草”和“鼠曲草”。

    艾草是一味传统中药,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草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鼠曲草性平、味甘、无毒,有降血压、祛风湿、止咳平喘等功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对鼠曲草的药用价值早有肯定:“主治痹寒寒热,止咳,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采用“艾草”、“鼠曲草”这两种中草药制作的清明粿可谓食治兼优,益处多多。早在食不果腹的贫困岁月里,这种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清明粿就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清明节前夕,人们将采摘的“艾草”、“鼠曲草”拣出杂质洗干净,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粿的工序。首先把这两种中草药略煮后放石臼中捣烂,然后拌和大米(糯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磨成的米浆做粿皮。馅料多用花生、芝麻、绿豆沙等,随各人喜好做成甜馅或咸馅。制作清明粿须有硬木做的粿模,刻有花草图案,使用时将粿皮料包入馅料,放入粿模里压出花纹,垫上竹叶,放入蒸笼用中火蒸15分钟即可食用。这种清明粿如碗面大小,状如龟背,颇似一个缩微的飞碟。粿皮呈绿色,是地地道道的绿色保健食品,食之有一股来自大自然的淡淡的、幽幽的清香,放进电冰箱保鲜十天半月也不易变质。

    清明粿避开了象征喜庆的红色,当年有丧服人家制作的清明粿纯为绿色。除此之外,多数家庭在绿色的清明粿中间,加一点寓意吉祥的红色。人们带上几个清明粿,伴以思亲的情感、敬祖的心态、感恩的言行去上坟祭祀,缅怀先人。小小清明粿,浓浓相思情。它包含的不单是绿色的野菜,而且包含着闽南和台湾人对已故亲人的缅悼追思。过去,有些人家的祖坟建得很大,墓葬品也多,为了防止盗墓破坏,需要有人看护,有的人家便会在清明节时多做些清明粿,分送给护墓人或分送给经常在祖坟附近放牧或耕作的人,以答谢他们协助看护之情。

    拜祖感恩是忠厚纯朴的闽南和台湾人的传统良习,感恩是一种饮水思源、认根识本、知恩图报的崇高美德,无论对创建和睦家庭,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大有裨益,也折射出两岸同胞重视亲情伦理的一种传统文化内涵。闽南和台湾各地扫墓日除了日历标注的“清明节”,也有的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或三月初七,人们习称“古清明”。节日期间,请戏公演、请客宴饮,亲戚朋友间还有相互赠送清明粿的习惯。你来我往互相品尝,给节日注入了增加亲情、增进友情的元素。在现在文明的今天,闽南和台湾民间的清明节、清明粿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温馨亲情和清香美味。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
  •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