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袁世凯与中医

    张存悌 李明哲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

    金针治愈头风病

    1914年袁世凯患偏头风症,久治不愈。经张謇推荐黄石屏医治。黄石屏(1863年~1923年),江西樟树市名医。自幼练武,钻研气功,精通针灸,将针灸与武功、气功融为一体。所用金针长达尺余,不用时圈套于左手中指上,用时取下拉直,人称“金针黄石屏”。他能将金针刺进一寸多深的粉墙而针却不曲不折,功力不凡。黄石屏入京为袁氏针灸,竟然两针而愈,袁世凯头痛再未发作,他送给黄氏酬金3万元大洋,亲题《一指回春》匾额相赠。

    兄长治病奇闻

    袁世凯之兄袁清泉有病,闻南阳名医张翰屏之声名急迎来诊。张翰屏系光绪甲午年间举人,精于医学,有“神医”之称。为袁氏开药不过四五味,而用黄芪2斤。袁世凯之子袁寒云疑为有误,持方问之。张举笔改为32两,仍是2斤。袁寒云私自改为半斤。第二天复诊,张起身欲去,说道:“不信医者不治,吾用黄芪2斤,病者只服8两,迁延贻误,谁任其咎!”袁寒云连忙谢过,请求重新开方。张说:“不必重开,就按前方服三帖痊愈矣。”服后果然痊愈。有人询之,张说:“虚弱老病,非黄芪不能补,理甚易明,惟分量须有把握耳。”

    病危曾请萧龙友处方

    1916年5月27日,袁世凯病危,其长子袁克定邀请京城名医萧龙友到总统府为其诊断。萧龙友切脉后,断定袁的病为尿毒症,说道:“大总统患有因膀胱结石导致的尿毒症,这是早就知道的。可是我刚才号脉时发现,大总统恐怕还患有糖尿病,我问了家人,也说他口渴胸闷,小便频频,看来是并发症了。”说着提笔开了处方,叮嘱必须服药静养,同时另外取纸写下几行字:“得病之时,口渴胸闷,小便频频,身体日见羸瘦,針药罔效。”交与管家,点明“針药罔效”,气数已尽。但袁的次子袁克文坚信西医,弟兄俩意见不合,袁世凯的十余个妻妾又六神无主,犹疑拖延始终未能进药。延至6月6日,这个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终于一命呜呼!事后,萧龙友对人说,袁世凯内外交困,举国上下一致声讨,尿毒症又必须静养,以袁世凯当时的心情怎能静得下来?他的死是命中注定。

更多中药材
  •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
  • 怎么才能够控制萎缩性胃炎不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很久远的一个话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吧,整个医学啊都在研究这个萎缩性胃炎啊,因为当时发现这个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当时的研究方法呢也比较简单,由于萎缩性胃炎当时认为就是缺少胃......
  • 大家去看中医经常会听到肝气郁结这个词儿,那么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目前这个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吧,生活一些节奏问题,所以说肝气郁结的人确实比较多,年龄大,年龄小都有,那么肝气郁结呢,其实中医这四个字其实分很多种,比方说肝郁脾虚啊,肝郁肾虚啊,还有肝......
  • 在临床上会遇到许多这个排便困难的人,尤其是有一些患者大便并不是很干燥,也没有成块成球,甚至大便是条状的,或者是不成型的,但是呢,去了厕所以后呢,却便不净使劲又排不出,那么有时候这样患者会一天去好几次厕所,甚至七八次厕所啊,严重影响了这个患者......
  • 那么第一个呢,就是长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饮食不宜过饱,适当的控烟控酒,这个饮食习惯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吃饭要慢啊,在临床上见到一个患者,他明显感觉吃饭稍微一快,那么这个症状就容易出现,容易出现打嗝啊,反酸、烧心,这些症状就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