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使用甘露醇 细节要讲究

    甘露醇为治疗颅内高压常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救生命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静脉注射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脱水,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因此甘露醇是降脑压的首选用药。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用药时间不宜过早

    尽管在甘露醇的禁忌症中明确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有脑疝迹象除外),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怀疑脑出血或脑梗死时,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都会立即应用20%甘露醇去降颅压。这样做的后果是甘露醇同时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并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根据临床观察,假如自发性脑出血后6小时后开始使用甘露醇,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即刻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可见,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塞确有疗效,但疗效的好坏程度与使用甘露醇的时间早晚不成比例。

    输注速度不宜过快

    给药速度过快时,部分病人出现头痛、眩晕、心律失常、畏寒、视物模糊和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可能为脱水太快、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所致。

    用量切勿过大

    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易造成肾功能损害,表现为用药期间出现血尿、少尿、无尿、蛋白尿、尿素氮升高等。若需使用时间较长时,可与其他脱水利尿药交替使用,以防止对肾脏的损害。

    密切观察内环境变化

    甘露醇在降颅内压的同时也带走了水分和电解质,若不注意监控水、电解质变化,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更加重脑损害。注意切勿将由于严重内环境紊乱导致脑功能恶化误认为脱水不足而继续使用甘露醇,造成严重后果。

    警惕过敏反应

    甘露醇过敏反应少见,但个别病人用甘露醇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可于静脉给药后3~6分钟内出现喷嚏、流清鼻涕、舌肿、呼吸困难、紫绀及意识丧失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注意给药方式

    甘露醇只适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不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否则注射部位易发生坏死。该药刺激性强,静脉给药时不可漏出血管外。如不慎漏出,可立即用0.5%盐酸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此外,该药常用制剂的浓度为20%,是甘露醇的高渗溶液,常有结晶析出。出现结晶时可用80℃左右的温水温热溶解后再用,但在注射前需冷至体温后再使。

    禁忌人群

    心功能不全、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慢性及全身性水肿患者及孕妇禁用。(王海亭)

更多中药材
  • 扁豆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和饮食价值很高,适量的饮食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但扁豆花的效果和作用是什么?1.扁豆花的功效和作用。从扁豆花的性味归经来看,其性寒甘,可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中暑、......
  • 姜,也被称为生姜,姜,有独特的辛辣香味,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可以使各种菜肴美味可口,味道香。吃几片姜或放一点姜,可以改善食欲,增加食欲,所以俗话说:米饭不香,吃姜。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和姜酚。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
  •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