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泡脚治腹泻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

    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里说,他开始也不大自信外用药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与口服的效果相比吗?后来,在经治几万例患者之后,他对自己开始自信了,他的结论是外用药物和口服的效果不相上下。

    吴师机为什么要这么专研外治的事儿呢?原来,他认为,脏腑在体内,到底是哪里有病了,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这个药物能到达哪个脏腑,也是要看用药的功夫的,如果水平不高的话,那可就是瞎子摸象了,很容易出错的。可是,外治就容易一些了,经络能够看到,把药物直接贴到体表,这样就不必绕弯子了,直接起作用。

    其实,这种外治的方法,我们叫做药物的经皮吸收,效果不错,现在国际上也研究,很多药物是否能经过皮肤吸收是药物的发展方向之一。

    吴师机的理论之一,就是上中下三焦分治,用药方式也不同。对于中下焦的问题,多用泡脚的方法,因为人的肝、脾、肾等经皆起于下焦,用泡脚的方法,药物可以直接进入经络。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位先生,很精干,是一家大型国企的业务骨干。他特别的苦恼就是腹泻。去年夏天,他从冰箱里面拿点食物吃,结果就开始闹肚子,去了北京一家大医院,医院不知道为什么,认为他有外感,说是肺部有问题,就给用了抗生素,这下坏了,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位先生噩梦就开始了,抗生素用过之后他开始严重腹泻,每天都泻,什么药都控制不住了,这家医院的结论是肠道菌群紊乱,但是用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控制腹泻。就这样,他连着泻了几个月,极其痛苦。

    我见到这位先生的时候,他非常清瘦,可是他告诉我,原来他比较丰满。现在家里面给他做菜用的油,是要按滴数的,一般用两三滴油就会腹泻,所以基本都是吃白水煮青菜,肉基本不敢用。家里人看着他每天消瘦下去,甚至让他查查是否有肿瘤,结果是没有。他说,反正大医院全都找遍了,找不到解决方案,很苦恼。

    我认为他病在中下焦,是厥阴肝经的病,是本来有外邪,但没有向外散出去,留在了体内,形成了寒热错杂的格局,我对他说,就用泡脚的方法吧。

    于是我用医圣张仲景的乌梅丸打底,加入了一点补脾的药物,让他熬药,然后用药汁泡脚。从泡脚的时候开始,他的腹泻就开始减少,后来虽然偶有反复,但是很快就基本不泻了。

    上周末,他告诉我,从春节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用药,但大便基本是正的。这说明这个腹泻基本控制住了,他自己说,用药泡脚的前后,他的身体有天地之别。

    现在,他的饮食中已可放入一些油了,现在他的任务是如何增加体重。

    乌梅丸是张仲景用来治疗“久利”的一个方子,寒热并调,专门治疗寒热错杂之证,而这种复杂的慢性腹泻,大多数都是寒热错杂,并不能专门用一个寒药,或者专门用一个热药来调理。这个方子我使用的很多,效果很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像这种经方,居然全国没有什么药厂生产,我感觉非常遗憾。

    慢性腹泻,在西医里面分类复杂,比如肠易激惹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西医的解决方案不多,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难以治愈性疾病,总之效果不是很好。其实,中医用这个乌梅丸的思路,效果确实不错,我使用至今,许多时间很长的慢性腹泻,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痊愈。

    乌梅丸这个方子熬出来味道特别的难喝,所以用泡脚的方式大家非常接受,我估计熬成膏药贴在腹部效果也好,但没有使用过,因为大家怕脏。就这样我一直用泡脚的方式。

    吴师机还有一个理论,是下焦的药,可以“坐”,就是把药放在可以坐的地方,这样药气可以从下焦而入,这个也是非常好的思路。总之,中医一旦明白了里面的道理,运用起来可以复杂多变,灵活妥帖。

    顺便说一句,我用的只是乌梅丸的思路,并没有用原方,我们借鉴的只是医圣的思路,大家不要拿来乌梅丸的原方就用,如有此类问题,需要找当地的医生,根据这个思路分析一下。但是泡脚的方法,是我想要推荐给大家的。

更多中药材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闫敏,女,35岁,2011年8月6日初诊。恶心呕吐8月余,饭后即吐,饮水也即吐,夜间从鼻中流水,量多。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刻诊:饭后饮水即恶心呕吐,打嗝即吐,夜间鼻中流清水,消瘦,纳差,大便头干,日4~5次,尿频......
  •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 孙芳芳 甘肃省庄浪县赵墩乡卫生院胃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仓、气血之海,与脾合称为“后天之本”。胃之受纳腐熟功能正常,表现为食欲如常,舌苔淡白,面色荣润,脉象不浮不沉、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陈某某,女,成年......
  •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
  • 苗小玲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的颅脑内疾病,病人痛苦大,后遗症多。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脑实质型、脑室型、脑膜型及混合型。河南中医学院王付教授多年临床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