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腹泻莫滥用抗菌药

    在夏季腹泻是常有的事,很多人习惯一腹泻就去找点抗菌药吃。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习惯,多数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需使用抗菌药,盲目使用抗菌药不仅会产生或加重胃肠道不适、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些人在服药数日有所好转时腹泻又会突然加重,甚至比原来还要严重,换用别的抗菌药也不行,腹泻越来越重。其实,这类患者已经患上一类特殊的感染性腹泻——抗菌药相关性腹泻。

    抗菌药相关性腹泻是指应用抗菌药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医源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轻症患者可出现大量水样泻,重症患者可有血便,或大便中有斑片状或条状蛋花样假膜,如不及时停药或治疗,还会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代谢性酸中毒、休克、循环衰竭等。

    肠道正常菌群可达500余种,平时肠道菌群之间及宿主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维持身体健康。当患有某种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或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时间过长时,可能破坏此平衡,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其结果是造成肠道屏障功能降低,某些外来细菌或过路菌在肠道定植并大量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从而导致腹泻或肠炎。

    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尤其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体弱者或有长期抗菌药用药史者。几乎所有抗菌药都能引起腹泻,其中发生率最高者应属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约占20%;青霉素类诱发伪膜性肠炎的比例也很高,有报道称口服氨苄青霉素一周,约11%的病人发生腹泻;头孢菌素类引起腹泻也较多见,尤以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为甚;四环素类也可导致难辨梭菌性伪膜性肠炎;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药物等可诱发难辨梭菌性肠炎。临床数据显示,愈是广谱抗菌药,引起腹泻的几率愈大。

    对于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应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凡是在应用抗菌药过程中或停药后几周内发生腹泻者,应高度怀疑本病,最后确诊应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及有关毒素检验。轻症患者仅表现为腹泻,停用抗菌药即可好转,重症患者则可出现严重的发热、腹泻、粪中排出假膜、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这时,能够用来治疗这种疾病的抗菌药已经不多,目前主要就是甲硝唑和万古霉素。

    为防止发生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医生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的使用指征,避免滥用抗菌药,尤其是广谱抗菌药,严格掌握疗程并及时停药。年老体弱患者,尤其是合并腹腔感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尽量不使用易诱发腹泻的抗菌药。长期应用抗菌药的患者也应熟悉其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用药期间还应密切观察有无毒副作用,如出现抗菌药相关性腹泻,应停用相关性抗菌药,使用黏膜保护剂、肠道微生态制剂、止泻药,并采用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祝建材)

更多中药材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
  • 如果白天经常出汗,稍有活动就会加重,称为自汗,主要是由脾肺气虚引起的。常表现为气短乏力、身体疲劳、易感冒、面白少华,或伴有畏寒等症状。如果你在睡觉时出汗,醒来后停止,甚至弄湿衣服和被子,这被称为盗汗,主要是由阴虚引起的。常伴有手脚热、口干咽......
  • 68岁的老李患有大量夜尿症。他平均每晚起床5-6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夜间睡眠,白天没有精神。即使他白天去公园,他也只敢在公共厕所周围活动,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大多数病人一样,老李一开始只认为这是由于老年肾缺乏症,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直到......
  • 中医药膳,简称药膳,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原则组织不同药物(中药)和食品,采用传统饮食烹饪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形成具有独特特色、香味、味道、形状、效果、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特殊饮食。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药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