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毛大丁草根

    《中药大辞典》:毛大丁草根拼音注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别名

    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

    出处

    《闽东本草》

    来源

    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根茎。夏秋采挖,去净茎叶泥砂,晒干。

    生境分布

    产于云南、贵州等地。

    性状

    干燥的根及根茎,长7~10厘米。根茎圆柱形,长1~3厘米,径约4毫米;上端粗,附有棕色干枯的叶柄基部,及灰白色绵毛;根茎外表深棕色,粗糙皱缩,周围着生多数完整或碎断的须根;质硬,折断面凹凸不平,纤维状,淡黄色,皮部薄,中柱较大,导管部放射状,中央有髓部。须根细长,径约1~1.5毫米,淡黄棕色;质脆,易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淡黄色。微具焦气,味苦。

    性味

    苦,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苦。"

    ②《滇南本草图说》:"苦,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理气和血。治痈肿,乳蛾,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①《滇南本草》:"攻散瘰疬诸疮毒,治小儿秃疮,止大小肠血,治膀胱偏坠气痛,乳蛾,痄腮红肿。"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温疟,狂症,寒热,症瘕,积聚,气瘿;疗金疮、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齿疼,百节骨痛;一切风气邪热,暖腰膝;明目退翳;解杨梅毒疮,解汞毒入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小儿肺胃大热,乳蛾痄腮红肿疼痛,发热头痛:小一枝箭(根)二钱,连翘二钱,赤芍一钱。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久咳、百日咳:兔耳风根二钱,煨肉吃;叶子泡开水吃。(《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胸胁痞气:毛大丁草根,研末,面糊为丸。每服五至七分,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产后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五钱,红酒四两。炖服。(《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毛大丁草根拼音注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别名

    白头翁、白花白头翁、兔耳风根、小一枝箭根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Pilose Gerbera出处

    出自《闽东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rera piloselloides Cas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沙,晒干。

    原形态

    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粗壮,密被白色绵毛;须根多数,暗褐色。叶基生;有短柄;叶片质软而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幼时上面具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茎直立,单生,高10-40cm,被淡褐色绵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直径约3.5-cm;总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外层稍短,背面密被淡褐色绵毛;舌状花白色,雌性,二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层细小,2深裂;筒状花两性,花冠稍二唇形。瘦果条状披针形,长约5mm,稍扁,有纵肋和细柔毛,喙在花时极短,成熟时则与瘦果等长;冠毛长约1cm,淡红色,有光泽。花期5-6月。

    化学成分

    根含毛大丁草酣(piloselloidal),毛大丁草酮(piloselloidone),羟基异毛大丁草酮(hydroxyisopiloselloidone),环毛大丁草酮(cyclopi-loselloidone)和脱氧去氢环毛大丁草酣(desoxldehydrocyclopi-loselloidone)[1]。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理气和血。主痢疾;乳蛾;痄肋;4胞胁痞气;疝气;瘰疬;便血;尿血;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拼音注音Chuān Liàn Z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
  • 别名木里仙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胃。主治食欲不佳。用法用量7~8钱,......
  • 别名土大黄来源蓼科川滇大黄土Rumex hastatus D. Do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性味酸、涩、微辛,温。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润肺止咳。主治感冒,咳嗽,水肿,痰喘。用法用量0.5~1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拼音注音Chuān Diān Qī Mù别名滇赤杨来源药材基源:为桦木科植物川滇桤木的嫩茎叶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usferdinandi-coburgiiSchneid.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嫩枝叶,或剥取树皮,鲜用或晒干。......
  •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牛膝拼音注音Chuān Niú Xī别名甜川牛膝、甜牛膝、天全牛膝、大牛膝、白牛膝、拐牛膝、龙牛膝英文名RADIX CYATHULAE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