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分型论治小儿厌食

    缪茂军 李永胜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中医采用分型论治,效果良好。

    脾运失健

    症见面色少华,不思纳食,时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脘腹胀,形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好,舌淡红,舌苔白或薄腻,脉尚有力。治宜和脾健运开胃,取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6克,厚朴3克,陈皮2克,甘草1克,枳壳2克,藿香2克,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生姜为引。中成药可以选用小儿胃宝片,每次1~5片,每日3次;或小儿香橘丸,每次1/2~1丸,每日两次。

    脾胃气虚

    症见精神较差,面色萎黄,不思饮食,食而不化,拒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便溏,形体偏瘦,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而无力。治宜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取健脾丸加减:太子参6克,炒白术6克,茯苓6克,山药6克,薏苡仁6克,木香1克,砂仁1.5克,炙甘草1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蜂蜜为引。中成药可以选用儿康宁,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或小儿健脾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或肥儿丸,每次1~2丸,每日1~2次。

    胃阴不足

    症见口干多饮而不思饮食,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重者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质淡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治宜养胃育阴,佐以助运,取养胃增液汤(《中医儿科学》)加减:石斛5克,乌梅3克,北沙参6克,麦冬6克,玉竹6克,白芍6克,炙甘草1克,炒山楂6克,炒麦芽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中成药可以选用龙牡壮骨冲剂,每次一袋,每日2~3次;或婴儿清食散,每次0.5克~2克,每日两次。

更多中药材
  •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