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按揉膻中 远离烦躁

    王金山 安徽省中医院

    魏女士近年来不知何故一到秋天,就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还伴有发热、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和心悸、失眠等症状。老公常常说她“喜怒无常”、“神经病”,孩子也常常远离甚至躲避她,使她十分痛苦,脾气也就越来越坏。前几日,她因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竟然跟人又吵又骂;回家后又因家庭琐事与老公发生口角,一怒之下,一巴掌将老公打得鼻子出血,气得老公嚷着要离婚。她不明白,她这是怎么啦?她老公更不明白,平时给人温文尔雅感觉的夫人,不知何故在这个季节里,变得脾气如此乖戾暴躁?

    看来,魏女士是肝郁气滞、心神躁扰导致的烦躁不安、易激惹或抑郁、记忆力减退,往往还伴有发热、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等症状。为此,建议大家按揉膻中穴,远离烦躁。

    膻中穴位于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与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调节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主治病症为:胸腹疼痛、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膻中穴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心脏不适时,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头晕目眩等,此时按按膻中,可以提高心脏工作能力,使症状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大,难免烦躁生闷气,按按膻中就可使气机顺畅,烦恼减轻;女性朋友按此穴不仅能防治乳腺炎,还可丰胸美容。

    现在介绍几种按揉膻中穴的手法,读者朋友可遴选用之。

    指揉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坐其侧,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定在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扶体表或握空拳,腕关节轻轻摆动,或小幅度环旋转动,使着力部分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作反复不间断地、有节律的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

    四指摩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坐其侧,用右手食、中、环、小四并拢之指面着力,附着于膻中穴上,以腕关节稍悬屈作主动的环转运动,连同前臂和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运动。操作时要求手腕灵活,轻而不浮。

    侧掌振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坐其旁,用右手小鱼际部着力,紧紧按压于膻中穴处,以手腕作高频率屈伸式的摆动为主,带动小鱼际作快速而有节律的振颤动作约1~2分钟。操作时要求小鱼际着力部分要紧压膻中穴处,不能产生滑动,以免影响疗效。

    拇指刮膻中穴法

    患者仰卧,医者或家人面对患者而立其头端之前方,用双拇指螺纹面桡侧着力,对称地分置患者胸骨两侧,紧贴皮肤,自内上向外下沿肋间隙呈斜形作单方向快速推刮;边推刮边蘸汤水或植物油,或先涂擦上适量按摩乳、凡士林、松节油等,以皮下出现一道道紫红色的瘀癍为度。操作时,着力轻重适宜,动作一致而有节律,频率比推法要稍微快一点;但要注意,胸部只宜在乳上肋间隙(膻中穴)推刮,乳房禁刮。

    另外,为了不让烦躁情绪缠上身,还要做好心理调节。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宽宏大量,始终保持情志愉悦、心气和畅。如果确实心烦意乱或心里苦闷,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倾诉,甚至大哭一场;同时,可听一听轻音乐,如想象森林、大海、冰川等等令人舒畅的地方,以忘却眼前的烦躁;其次,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适当做一些放松身心的保健操等等。如果你已经被情绪烦躁所缠绕,以上方法不奏效,最好去见见心理科医生,或中医大夫调理。

更多中药材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