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郭沫若长寿有秘诀

    文坛巨匠郭沫若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科学工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郭沫若生于公元1892年,卒于1978年6月12日,享年86岁。他的高龄,与长期坚持静坐和讲究科学饮食养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静坐健身法

    郭沫若的身体并不强健,幼年时曾患过一场重病,青年时期东渡日本留学又患过伤寒。然而郭老却享86岁高寿,个中奥秘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静坐健身法,发挥了养生强身、延年益寿的重要作用。

    郭老的静坐,要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1914年初,他东渡日本,当年考上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由于用脑过度,在一高预科毕业后,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出现心悸、乏力、睡眠不宁,且夜多噩梦,一夜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昔日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几乎消失,往往读书读到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并感到头昏不堪,筋疲力尽。当时的郭沫若非常苦恼、悲观、消沉,难以自持。

    1915年9月中旬,郭沫若在东京旧书店里偶然买到一部《王文成公全集》(王文成公即明代大理学家王阳明)。读到王阳明先生以“静坐”养病健身的故事后,他就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与晚上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并且每日读《王文成公全集》10页。就这样,不到半个月,奇迹发生了,郭沫若的睡眠大有好转,睡得香甜,梦也少了,胃口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静坐”在郭沫若身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郭沫若的静坐养生法有如下要求:

    第一,取端坐姿势,头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手放置大腿上;上腹内凹,臀部后突,两膝不并,脚位分离。

    第二,呼气长而缓,吸气短而促。行于不经意之间,要特别讲究运气用力,即求自然,不用动,力点宜注意在脐下,脑中应无杂念可想。

    第三,静坐安排在清晨和临睡之前为宜,一次静坐一般为30分钟,地点不限。

    郭老认为,静坐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还可以防病健身,修养性情。他曾说:“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我们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

    养生素食经

    郭沫若在饮食上,不讲求大滋大补,力求日常饮食的多样化。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自然喜欢吃辣味的“川菜”。后来,他长期生活在北京,便对“京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京城里的名馔佳肴和咸菜小吃,都“一视同仁”。

    他主张菜肴要少而精,所谓“精”,并非山珍海味,而是指搭配恰当,五味调和,营养平衡。

    他以素食为主,不吃过于油腻的荤食。他经常吃的菜肴有:清炒油菜、海米炒芹菜,荤菜就是清蒸鱼和醋椒鱼。他的食谱时常替换,如面条、馄饨、炒面、发糕、烧饼、豆包、麦粥等。他尤其喜欢在发糕里掺和一定数量的玉米面,这样做是要粗细均衡,易于消化。郭沫若暑季选食的消暑佳品就是绿豆稀粥。营养学家认为,每种粮食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如能把几种粮食混合着吃,就可能取长补短,营养互补,有益健康。

    特别要说明的是,郭沫若喜欢亲手采摘一些野菜,还有一些药食同源的植物叶子、茎和花来食用。郭沫若认为,野菜清香味美,能调剂人的口味,调节人的肠胃和消化吸收功能。

    郭沫若一生常喝的饮料很简单,一是面食的原汤,二是喜欢喝龙井茶,从不喝过浓的茶水,三是节假日、逢年过节喝一点葡萄酒,每次只喝少许。

    郭老的饮食之道,是合乎营养学原理的,他的日常饮食多样化,有助于充分摄取多种营养素,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于惠中)

更多中药材
  • 就是这个湿啊,主要是从我们脾胃来的啊,因为中医讲究脾胃是来运化水湿的,脾胃的功能减弱啊,也就是脾胃气虚了,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这个水湿之气在人体内积聚,积聚以后成为这个湿邪,我们一般就叫做寒湿。湿邪呢分为寒湿,也分为这个湿热,就这两......
  • 在我们脾胃病科,就失眠患者其实非常之多,由于失眠导致我们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也特别多,这个失眠的症状包括我们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胃胀啊或咽干,口部粘痰啊,胸闷呐,这些症状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说我们的中医就讲究辨证治疗......
  • 在我们脾胃病科有脾胃症状的病人比较多,也有许多患者有腰疼。到我们脾胃病科来看病的时候呢,他往往没有注意这个腰痛,我们在问诊的时候呢,就要注意,因为这个脾啊和肾呢,一个是先天之本,一个是后天之本。所以说这个腰痛啊,跟我们的胃痛,跟我们的胃胀,......
  •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