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关于丹参的传说

    陈金伟 广东省连州市北湖医院

    很久以前,东海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渔村。其中一家男人在一次出海打鱼时葬身鱼腹,留下母子二人。母亲由于生下孩子后得了产后瘀血症,长期腹痛不已,在家靠种菜和纺织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叫海明,自幼跟村中大人出海打鱼,练就一身好水性,平时有空跟村中一位老和尚读书识字,学习医药,是个有名的孝子。

    一年夏天,海明的母亲旧病复发,带下崩漏,脸黄肌瘦,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最后几天几夜高烧不退。老和尚经望闻问切,自谓无能为力。海明举债请遍方圆十里医家郎中,可母亲的病仍不见好转。渐渐地母亲神昏谵语,不省人事。正当绝望之际,老和尚再度前来:“据说有一种不知名的草药能治好你母亲的病,但本岛风吹浪打,咸水浸袭,草药不能生长,必须到大陆山地才能找到。”孩子听了大喜:“那草药是什么样子的?”老和尚把一幅早已画好的图样交给他。海明见图中的草药高约一尺有余,茎四棱形,叶对生,顶上开着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其根细长,圆柱形,外皮土红色。于是他收起图样准备去采。老和尚又说:“现在风急浪大,对岸暗礁林立,水流湍急,船只根本就靠不了岸。”正当海明焦急之际,母亲又发出痛苦的哀叫。海明心如刀割,于是咬咬牙,打点好行装,带上老和尚给的一点银两就出海了。

    海明扬帆出海,冲破无数惊涛骇浪,越过无数激流险滩,终于在第二天清晨踏上了陆地。他顾不上旅途劳顿,立即对照老和尚给的图样,四处寻觅草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挖到了一大捆,然后返航回家。船行至半途,一伙海盗拦住海明的去路,要他交出钱财,否则留下小命来。海明仅交出老和尚给的那一点银两,双手紧抱着草药不放。海盗见没油水可捞,恼羞成怒,把海明捆绑起来,要把他掳去做苦工。海明趁海盗不备挣开绳索逃脱,怀里始终抱着那一捆救命草药。

    当海明回到家中时,母亲已奄奄一息。他急忙用那草药的根给母亲煎汤喝。一剂喝下之后,母亲气息有所转好。第二天,母亲的脸色稍转红润。第三天,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一连服用七天后,母亲终于有力气下床走动了。海明对这种草药产生了兴趣,他研究发现此药不但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带下崩漏和产后瘀血等,而且还可以治疗失眠、心烦、心悸、胸痛和关节疼痛等病症。于是他多次重返原地采挖,为岛上不少乡亲治好了顽疾。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便传遍小岛和中原大地,各地医家郎中纷纷采用此药治疗上述诸病。

    后人为缅念海明不畏艰险、采药救母、普度患病乡亲的事迹,把那种药草称为“丹心”,意指它体现了海明对母亲、对乡亲的一片丹心或赤子之心之意,并以此教育子女。此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无意中把“丹心”读写成“丹参”,一直延用至今。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