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论脑充血证可预防及其证误名中风之由

    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亦即后世之误称中风证,前论已详辩之矣。而论此证者谓其猝发于一旦,似难为之预防。不知凡病之来皆预有朕兆,至脑充血证,其朕兆之发现实较他证为尤显着。且有在数月之前,或数年之前,而其朕兆即发露者。今试将其发现之朕兆详列于下︰

    1.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或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

    2.其头目时常眩晕,或觉脑中昏愦,多健忘,或常觉疼,或耳聋目胀。

    3.胃中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不能下行,或有气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

    4.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中时发热,或睡梦中神魂飘荡。

    5.或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脚踏不稳、时欲眩仆,或自觉头重足轻,脚底如棉絮。

    上所列之证,偶有一二发现,再参以脉象之呈露,即可断为脑充血之朕兆也。愚十余年来治愈此证颇多,曾酌定建瓴汤一方,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爰将其方详列于下,以备医界采用。

    【建瓴汤】

    生怀山药(一两)怀牛膝(一两)生赭石(八钱轧细)生龙骨(六钱捣细)生牡蛎(六钱捣细)生怀地黄(六钱)生杭芍(四钱)柏子仁(四钱)

    磨取铁锈浓水以之煎药。

    方中赭石必一面点点有凸,一面点点有凹,生轧细用之方效。若大便不实者去赭石,加建莲子(去心)三钱。若畏凉者,以熟地易生地。

    在津曾治迟××之母,年七旬有四,时觉头目眩晕,脑中作疼,心中烦躁,恒觉发热,两臂觉撑胀不舒,脉象弦硬而大,知系为脑充血之朕兆,治以建瓴汤。连服数剂,诸病皆愈,惟脉象虽不若从前之大,而仍然弦硬。因苦于吃药,遂停服。后月余,病骤反复。又用建瓴东加减,连服数剂,诸病又愈。脉象仍未和平,又将药停服。后月余,病又反复,亦仍用建瓴东加减,连服三十余剂,脉象和平如常,遂停药勿服,病亦不再反复矣。

    天津王姓叟,年过五旬,因头疼、口眼歪斜,求治于西人医院,西人以表测其脉,言其脉搏之力已达百六十毫米汞柱,断为脑充血证,服其药多日无效,继求治于愚。其脉象弦硬而大,知其果系脑部充血,治以建瓴汤,将赭石改用一两,连服十余剂,觉头部清爽,口眼之歪斜亦愈,惟脉象仍未复常。复至西人医院以表测脉,西医谓较前低二十余毫米汞柱,然仍非无病之脉也。后晤面向愚述之,劝其仍须多多服药,必服至脉象平和,方可停服。彼觉病愈,不以介意。后四阅月未尝服药。继因有事出门,劳碌数旬,甫归后又连次劳累,一旦忽眩仆于地而亡。观此二案,知用此方以治脑充血者,必服至脉象平和,毫无弦硬之意,而后始可停止也。

    友人朱钵文,未尝业医而实精于医。尝告愚曰︰“脑充血证,宜于引血下行药中加破血之药以治之。”愚闻斯言,恍有悟会。如目疾其疼连脑者,多系脑部充血所致,至眼科家恒用大黄以泻其热,其脑与目即不疼,此无他,服大黄后脑充血之病即愈故也。夫大黄非降血兼能破血最有力之药乎?由斯知凡脑充血证其身体脉象壮实者,初服建瓴汤一两剂时,可酌加大黄数钱。其身形脉象不甚壮实者,若桃仁、丹参诸药,亦可酌加于建瓴汤中也。

    天津于氏少妇,头疼过剧,且心下发闷作疼,兼有行经过多症,以建瓴东加减治愈。至唐宋以来名此证为中风者,亦非无因。尝征以平素临症实验,知脑充血证恒因病根已伏于内,继又风束外表,内生燥热,遂以激动其病根,而猝发于一旦。是以愚临此证,见有夹杂外感之热者,恒于建瓴汤中加生石膏一两;或两三日后见有阳明大热、脉象洪实者,又恒治以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以清外感之热,而后治其脑充血证。此愚生平之阅历所得,而非为唐宋以来之医家讳过也。然究之此等证,谓其为中风兼脑充血则可,若但名为中风仍不可也。迨至刘河间出,谓此证非外袭之风,乃内生之风,实因五志过极,动火而猝中。大法以白虎汤、三黄汤沃之,所以治实火也;以逍遥散疏之,所以治郁火也;以通圣散、凉膈散双解之,所以治表里之邪火也,以六味汤滋之,所以壮水之源以制阳光也;以八味丸引之,所谓从治之法,引火归原也;又用地黄饮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等议论,似高于从前误认脑充血为中风者一筹。盖脑充血证之起点,多由于肝气肝火妄动。肝属木能生风,名之为内中风,亦颇近理。然因未悟《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旨,是以所用之方,未能丝丝入扣,与病证吻合也。至其所载方中有防风、柴胡、桂、附诸品,尤为此证之禁药。

    《金匮》有风引汤除热瘫痫。夫瘫既以热名,明其病因热而得也。其证原似脑充血也。方用石药六味,多系寒凉之品,虽有干姜、桂枝之辛热,而与大黄、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药性混合,仍以凉论(细按之桂枝干姜究不宜用)。且诸石性皆下沉,大黄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肝冲之气不上干,则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且其方虽名风引,而未尝用祛风之药,其不以热瘫痫为中风明矣。特后世不明方中之意,多将其方误解耳。拙拟之建瓴汤,重用赭石、龙骨、牡蛎,且有加石膏之时,实窃师风引汤之义也(风引汤方下之文甚简,似非仲景笔墨,故方书多有疑此系后世加入者,故方中之药品不纯)。

    【附录】

    湖北天门崔××来函︰张港一人患脑充血证,忽然仆地,上气喘急,身如角弓,两目直视。全家惶恐,众医束手,殓服已备,迎为延医。遵建瓴汤原方治之,一剂病愈强半。后略有加减,服数剂,脱然全愈。

    按︰镇肝熄风汤,实由建瓴东加减而成。

更多中药材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金线莲,金线莲不是莲花,而是一种草本植物,金线莲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非常丰富的功效与作用,可以治疗糖尿病,清热等作用,不仅如此,金线莲还有一定的食用价值,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金线莲有什么功效,看看这神奇的......
  • 相信很多人对金银花和金莲花都不陌生,二者都非常美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但是二者的功效也有相似之处,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很多人分不清楚二者的功效有什么区别,所以可能会误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两者,看看金莲花与金银花的区别是什么......
  • 在怀孕之后需要注意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怀孕的初期,胎儿才刚开始形成,稍有不慎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流产或者是发展成畸形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说明孕妇什么都不可以吃,其实孕妇日常的饮食还是可以放松一点的,但是对于用药这一方面是不能放......
  • 受佛家文化的形象,提起金莲花大多数人会想起来佛祖脚下金光闪闪的底座,那么药中的金莲花,金莲花一般作为清热解毒之用,但与野菊花不同,金莲花是一种药物植物,金莲花多用于扁桃体炎、中耳炎、脉管炎等炎症,金莲花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和提神的功效,金......
  • 芙蓉是一个寓意十分古典雅致的词汇,常常在女性的名字中见到,寓意美好,那么木芙蓉叶你知道吗?木芙蓉叶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状心形,3~7浅裂,裂片三角形,上表面暗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脉7~11条,两面突起,气微,味微辛,含黄酮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