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代李东垣医案——大头瘟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染之多不救。张县丞患此。医以承气汤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请东垣视之。乃曰:半身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容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为肿。以承气泻胃。是珠伐无过。殊不知适其病所为故。遂用黄芩15、黄连15,苦寒泻心肺之火;元参6、连翘3、板蓝根3、马勃3,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僵蚕2.1,清痰利膈;甘草6,以缓之;桔梗0.9,以载之。则诸药浮而不沉。升麻2.1,升气于右;柴胡1.5,升气于左。清阳升于高巅。则浊邪不能复居其位。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人参6,以补虚。再佐陈皮6,以利其壅滞之气。名普济消毒饮子。若大便秘者。加大黄。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含化。且施其方。全活甚众。

    [分析]

    大头天行,为感受风湿热毒。清热解毒乃其正治之法。但治疗需人而异,平素正气本虚,或老人妇幼,罹患此疾,标症虽急,亦必得适当加入补中升阳之品。此患者经屡下之后,正气必伤。故东垣以少量人参、陈皮、甘草扶助正气;升麻、柴胡之用,一举有三善:一引诸药直达病所;而诸药苦寒,升麻、柴胡发散,可防其凝聚;三人之气机,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脾胃为枢,故升麻入肺、柴胡升肝,且升柴可助升发脾阳,资助正气抗邪。再以诸苦寒清热解毒之主药攻之则效果显著。

    《医方集解》中汪昂去人参。《温病条辨》以本方去升柴,加银花、荆芥,皆此方活法变通。目前临床用此方治疗西医诊断为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腮腺炎、急性过敏性皮炎示有显效。可见东垣亦善用泻火法为主治疗急性热病,但亦不忘升阳泻火二者的统一关系。

    出处:《兰室秘藏》

更多中药材
  • 我们都知道啊,肥胖是对健康有危害的,比如说这个体脂率过高,这个体内的脂肪含量过多,会引起什么?高血压,引起胰岛素抵抗,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体重过瘦的话会导致什么呢?一样不是非常健康。这样的偏瘦的老年人呢,这个脂肪含量比较少,甚至呢肌肉含量......
  • 这个病人呢,是一个45岁一个男性,是自己做生意啊,平时呢,应酬啊,酒局也比较多,他在这个公司例行体检的时候呢,发现重度脂肪肝,然后呢,血脂特别高,我看到他一个月之前的那个体检报告了,胆固醇是7.8,甘油三酯超过了12,他自己都说了,当时抽完......
  • 这个出汗的类型啊,有很多,中医把它分为自汗,盗汗,那还有一部分病人呢?是自汗当中的一种,是以上半身出汗为主,特别是在稍微活动之后啊,或者是吃饭之后啊,或者是喝点水,马上就出现上半身出汗,以头面或者头颈部为主。那这样的病人呢,我们就要认真的分......
  •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老人过度的追求这些养生或者是健康,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或者以全素为主,甚至连蛋奶都不吃,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个别老年人甚至因为控制这些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甚至是严重的贫血,是在临床上都发生过,这就得不偿失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
  • 大家好,大家呢都对三伏贴呢有所了解,它的完整叫法呢,应该叫做伏九贴敷法,就是在三九和三伏进行穴位的贴服,利用药物渗透的原理,刺激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祛病防病的效果。那适合哪些人群呢?伏九贴服呢,适合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