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煎煮中药如烹饪炮制得法才有效

    选用砂锅煎前浸泡讲究火候时间准确

    煎煮中药如烹饪炮制得法才有效

    煎药是中药防病治病的重要一环,不可小视。“煎药如烹饪”,不仅要讲究,而且煎煮不得法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煎药器皿

    最好用砂锅、不锈钢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最好不要用铝锅,一定不能用铁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会与中药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

    煎锅要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煎药用水

    用井水或纯净水或自来水。加水量应根据药量、吸水程度及煎煮时间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罐子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常说的3碗水煎成1碗不太准确。因为火候有大小,碗也有大小,弄不好水量不是多就是少了。

    煎药方法

    煎前浸泡:为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因为开水可能会使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凝固、外层形成紧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从而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先大火后小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先武火(急火、大火),煮沸后文火(慢火、小火)。每服中药一般煎煮2次,但对补益药、或剂量大而药物又多的中药,应煎3次,目的有二,一是不浪费药材,二是慢病慢治,可一服药服1.5天甚至2天。但第3次煎煮时,药汁一般较淡,因此,最好将3次所煎药液混和后,再分次服用。

    煎煮时间

    从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40-60分钟;二三煎30-40分钟。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三煎10-15分钟;其他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三煎10-15分钟;后下药物于头煎完成前5-10分钟入锅煎煮。

    特殊煎煮法

    1、先煎:先煎10-3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适用于矿物、贝壳类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此外,附子、乌头等有毒药物也应先煎。

    2、后下:其他药物煎好后再下。适用于气味芳香,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如多数治感冒的解表药。

    3、包煎:系指用纱布或棉薄布将药物包好后再与其他药同时煎煮。

    4、另煎:适用于贵重药物,以免与其他药材同煎其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吸收而造成浪费。如人参、鹿茸。

    5、烊化:是指将药物兑入煎好的药汁中搅匀或加热熔化后一起服用,如阿胶、龟甲胶。

    6、冲服:将药物研粉放入已煎好的药汁中搅匀后一起服用,如三七粉、沉香粉。

更多中药材
  • 这个病案,是一位周女士40岁年龄,但是在办公室工作,其实也是日晒不着,雨淋不着,本身皮肤保养挺好的,人气质啊,面貌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忽然这几年就脸上开始长这黄褐斑了,大片大片的这种斑,就非常苦恼,这个斑怎么来的,本来挺漂亮一个女士,就一下检......
  • 湿疹呢,比较痛苦,出水啊,又痒啊,大面积长了之后,整个脸上头上都是,看起来也不好看,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夏天啊,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湿重,什么叫湿疹?湿邪浸淫皮肤,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湿疹方面的病例。这个患者呢,杨先生......
  • 经络中医来讲是整个身体气运行的一个通道,而且它对人体作用的确非常大,因为我们中医讲说人这个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比如说肺和大肠相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这表里怎么实现呢?它怎么连接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经络进行连接,就研究咱们这个中医......
  •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虐。采收加工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药材性状:跟较细,圆锥形,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跟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裂平坦,不显纤维性,......
  • 党参能益气养血、健脾、补肺生津,跟人参有类似的功效,但是药性平和,它补气而不上火,补水而不生湿,养血而不滋腻,所以还有个小人参的称号。正因为它的药性平和,所以跟各种不同药物的搭配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党参配黄芪,适合虚咳气喘、易疲劳、抵抗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