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脘疼闷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徐氏妇,年近三旬,得胃脘疼闷证。

    【病因】

    本南方人,久居北方,远怀乡里,归宁不得,常起忧思,因得斯证。

    【证候】

    中焦气化凝郁,饮食停滞艰于下行,时欲呃逆,又苦不能上达,甚则蓄极绵绵作疼。其初病时,惟觉气分不舒,服药治疗三年,病益加剧,且身形亦渐羸弱,呼吸短气,口无津液,时常作渴,大便时常干燥,其脉左右皆弦细,右脉又兼有牢意。

    【诊断】

    《内经》谓脾主思,此证乃过思伤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为其脾气不上升,是以口无津液,呃逆不能上达;为其胃气不降,是以饮食停滞,大便干燥。治之者当调养其脾胃,俾还其脾升胃降之常,则中焦气化舒畅,疼胀自愈,饮食加多而诸病自除矣。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箭(三钱)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生麦芽(三钱)玄参(三钱)天花粉(三钱)天冬(三钱)生杭芍(二钱)桂枝尖(钱半)生姜(三钱)大枣(三枚掰开)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方解】

    此方以山药、枸杞、黄、姜、枣培养中焦气化,以麦芽升脾(麦芽生用善升),以鸡内金降胃(鸡内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又用玄参,花粉诸药,以调剂姜、桂、黄之温热,则药性归于和平,可以久服无弊。

    【复诊】

    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大轻减,而胃疼仍未脱然,右脉仍有牢意。度其疼处当有瘀血凝滞,拟再于升降气化药中加消瘀血之品。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八钱)生箭(三钱)玄参(三钱)天花粉(三钱)生麦芽(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生杭芍(二钱)桃仁(二钱去皮炒捣)广三七(二钱轧细)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效果】

    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安然不疼,诸病皆愈,身形渐强壮。脉象已如常人,将原方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更多中药材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