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慢性肾病多与湿热并存

    董飞侠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湿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别是在慢性肾病当中表现尤为突出。

    水湿是湿热产生的基础

    水湿属阴,最能伤人阳气,故叶天士《湿热论》中就有“湿胜则阳微”之说。阴湿过甚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使肾脏阳气虚弱,阳气一虚,就更难温化已成之水湿了。湿邪蕴蓄不化,日久化热,热与湿合,便成湿热之证,因此水湿是湿热产生的基础。水湿不仅是贯穿该病病情始终的病理产物,而且成为损伤人体正气、阻碍气机的主要因素,同时又是进一步伤阳、化热,使湿热形成,推动疾病发展的主要病理环节。脾肾功能失调是肾病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水湿郁久必生湿热,湿热是肾病发生发展迁延反复的重要因素,或肾病日久,阳损及阴,使真阴亏虚,虚热内生,热与湿互结而成湿热。治疗通常选用石苇、车前草、滑石、栀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甘草、生地、龙胆草、乌药、芦根等。

    由湿热毒邪侵犯形成

    薛生白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说明在脾虚不运,水湿停留的基础上,如果外感湿热毒邪也可形成湿热证。其发病关键是中气偏虚,若人体“不夹内伤,中气实者”,即使感受湿热毒邪,“其病必微”。从临床看,有的肾病患者(如慢性肾炎)发生咽喉肿痛或皮肤疮疡等之所以表现为湿热证,多是由于先有脾虚不运的基础,但从肾病来说,其湿热证则是单纯外感引起的少,内外合邪所致者多。所以说湿热毒邪侵犯人体是肾病湿热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治疗通常选用石苇、牛膝、徐长卿、知母、黄柏、苍术、马鞭草、茵陈、金钱草等。

    药源性损害也可引起

    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在长期大量应用类固醇药物激素而助火生热并易招致外邪热毒入侵,致邪热与水湿互结酿成湿热。湿热久结难解难分致气机壅塞,水道不利,进一步加重,从而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肾病未愈而继发医源性皮肤质酮过多症或继发感染,出现面红体肿,头胀头痛,心悸失眠,心烦多汗,流脓涕,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白腻,脉濡数等,这是典型的湿热证表现。

    有人把类固醇药物类比为中药纯阳之品,并认为上述湿热证的表现是用药后耗津损液的结果。有的医家还解释说,激素类药物长期大剂量的应用,每致损真阴、抑真阳之变,机体阴阳失济,气化之机怫郁,水湿无以宣行则内蕴为患致使湿热证形成。所以说有湿热必清,清湿热可以降低其复发率。治当用芳化淡渗利湿与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连翘、益母草、竹叶、薏苡仁、滑石、玉米须、车前草等,并用党参、黄芪益气固本。

    现代研究认为湿热证与感染密切相关。感染是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尿路感染还是霉菌感染,患者多呈现不同程度的湿热证表现。而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清利湿热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有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改善肾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另一方面具有抑制免疫反应,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总而言之,在慢性肾病过程中,由于湿热证的广泛存在,并且成为慢性肾病最基本的病理表现之一,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在慢性肾病病程的某一阶段或整个过程,以湿热为主要表现的情况是经常存在的,值得从事肾脏专业的医师高度重视。

更多中药材
  • 桑叶用药禁忌1、不良反应机制:桑椹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致使肠道内的消化酶不能破坏C型产生荚膜杆菌B毒素,而引起出血性肠炎。桑椹含脂肪酸,过量食用对消化道可产生刺激症状。2、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中毒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
  • 说到蚕宝宝这种小虫子,我们也会联想到桑叶,因为蚕就是吃桑叶的动物,蚕这种动物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好处非常多,比如蚕本身是一种药材,而且拉的大便,也是一种药材;僵蚕就是得病死的蚕,其实桑叶也是一种中药材,那么到底僵蚕桑叶的功效分别是什么呢?大家应......
  • 海洋是非常神奇和神秘的,有很多海洋里的动物还没能被人类发现,海狗相信住在海边或者是去过海洋馆的朋友都不陌生;海狗也是有肾脏的,并且海狗肾还是一种药材,人们经常会使用海狗肾来泡药酒,比如海狗肾人参酒就是常见的一种,那么海狗肾人参酒的功效和作用......
  • 国人一直对滋补类的中药非常感兴趣,这个深究起来也说不清楚从何开始又因何开始,也许是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太多了吧,很多人知道虚了要滋补,不过还是要让医生帮忙诊断确认一下比较好;那么确认是虚的话该如何滋补呢,药酒就是一个好法子,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两......
  • 怀孕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是身材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孕妇也会出现很多不舒服的症状,尤其是在孕早期,大部分的女性都会出现不想吃饭或者是呕吐等一系列不舒服的情况,这时候就更加要注意孕妇的饮食,尤其是带有药性的食物;螺旋藻大家都听说过,那么螺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