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西药运用体会

    程祥步 江西省乐平市中医院

    中西合用,共对病因

    临床发挥西医微观辨病的优势和中医“治病求本”的宏观辨证特色,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同一病症,其疗效往往优于单用中药或西药。如病毒性感冒,西药针对“病毒”用病毒唑,加用柴胡注射液,双黄连(风热型)、正柴胡饮冲剂(风寒型),藿香正气散加减(兼夹湿邪型)疗效明显。带状疱疹、腮腺炎用西药抗病毒,用中药银翘散、普济消毒饮常可取得良好疗效。

    中医治本,西医治标

    中医辨证治本,配合西医治标,临床运用也相当广泛。如急性胃肠炎,西药比中药快,若遇妊娠患者不宜用抗生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较为稳妥,然而脱水、电解质紊乱单凭中药难以纠正,应配合液体疗法。中医辨治胃脘痛疗效明显,但临时解痉止痛西药迅速。更为突出的是体现在慢性疑难病的治法上,例如类风湿、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以中医辨证长期绐疗,适当用西药控制症状,如早期用激素,后慢慢撤减,可提高疗效。

    西医治病,中医扶正

    在抢救急重症病人中,西医多发挥主力作用,外科急诊彻底、迅速,但术后虚弱,应扶正,依气、血、阴、阳而补之。个别术后留下的后遗症的处理也是中医的优势。

    两药同施,各司其职

    很多病人多种疾病并存,错综复杂,互相影响,治疗颇为棘手。临证应详细分析,权衡利弊,中西药并用,各司其职。如常见的尿路结石并感染,可用西药控制感染,中药利水通淋化石;慢性肾炎贫血,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乃至输血,而以中医辨证缓缓图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用西药“急者治其标”,中药“缓者治其本”。

更多中药材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