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温热法治脑出血昏迷

    高允旺 山西临汾永旺脑病医院

    脑出血性中风病情严重,预后颇差,占中风患者的20%~30%,死亡率常高达35%~52%,由于其发病迅猛,部位靠近生命中枢,因而很容易出现昏迷、失语、头痛等高危表现,令人无可适从。为了应急,常常套用益气、化痰、活血、开窍等法,温热之药用之较少。而笔者在临证之际,根据续命汤之方旨,大胆遣用大温大热之品,非但无损,反多受益,效如桴鼓!

    如治患者秦某,男,35岁,山西省洪洞县秦村人,平时血压140~160/90~110mmHg,并有头疼、恶心等症,1999年1月28日因所牵毛驴受惊,头部着地而突发神志不清,右半身不遂,左肢发抖,急送某院,查血压140/100mmHg,右侧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牙关紧闭,膝肘僵硬,四肢缩成背弓状,全身寒战、发抖。CT提示:脑基底节出血约20毫升,诊为脑破裂伤伴重度昏迷。经专家会诊,当止血、脱水、抗炎、降颅压。每天大约输液2500毫升左右,吸氧、鼻饲、导尿,经治8天,昏迷加重,咳嗽气促,通知家属,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无奈之中,于1999年2月9日急诊收入我院。病人昏迷欲死,舌謇肢瘫,神昏失语,四肢痉挛,身屈背弓,肌无弹性,骨瘦如柴。入院诊断:脑中风,属中脏腑闭证。追述病史,平素血压偏高,后因抢救时大量液体输入,阴寒收引,肺失宣化,脑窍郁闭,急用小续命汤:麻黄10克,防己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制附子60克,肉桂15克,白芍15克,川芎2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防风20克。用法有三:1.药氧吸入;2.药液热敷前后胸腹;3.鼻饲或灌肠,每日6次,每次60毫升,间隔4小时。

    连用3日后,双眼睁开,患体肢软,抽搐停止,排出尿液,全身汗出。做头部核磁共振,结果与1月28日CT片对比,出血面积缩小,脑破裂伤密度减低。仍用药氧吸入、鼻饲小续命汤。120天后痊愈出院,1年后随访,仍和常人一样可以驾驶汽车。思本病机理:主要是重用麻黄、桂枝、附子,此大温大热之药,可发汗消瘀,通畅五窍,结果脑出血不但不加重,且得以吸收,受损的脑组织恢复正常。

    此案使我认识到,孙思邈把“古今大小续命汤”录入到《千金方》之中,对治疗中风昏迷欲死者的奇效推崇备至,曰:“大良”,曰:“甚良”,曰:“必佳”,曰:“诸风服之皆验”,评价如此之高,决非偶然,此案例使我真正体会到小续命汤确实是治疗脑出血的金方,强调“录验”二字,说明古人用此方即应验,所谓“续命”乃是在生命断续的情况下可续命而生之意,故使该患者瘫痪肢体逐渐得以恢复。

更多中药材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中国成人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0%,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2%。近年来,它仍在逐渐增加。目前,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