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四法应对吸收不良综合征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为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从而使营养物质从粪便中排泄,以致营养缺乏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以脂肪吸收障碍最为突出。

    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排便质稀量多色淡,呈油脂状或泡沫样,大便恶臭,伴腹胀腹痛、消瘦乏力、手足抽搐、感觉异常、贫血发热、肢体水肿、夜尿增多,甚至引起骨软化病、舌炎、口角炎、脚气病、粗燥病、夜盲症、出血倾向等营养不良的病症。

    脂肪吸收试验、D—木糖吸收试验、胰外分泌功能检查、小肠钡剂检查、小肠镜及病理活检有助于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因诊断。

    本综合征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胰腺纤维囊肿、原发性胰腺萎缩、胰腺广泛切除后、胰腺结石、肝硬化、肝外胆管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胆汁瘀积等多种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常用营养药(如补充维生素的21金维他等)及止泻药(如洛哌丁胺等),但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故有越来越多的医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寻找毒副作用更小的包括中医中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疗法。

    中医认为,吸收不良综合征属中医“虚劳”、“虚损”、“脾痿”范畴,多因胃肠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导致长期厌食、久泻,终而引起脾气痿弱、肾气受损、精气匮乏,整个机体失充营养的虚损病证,病位在脾、胃、肾,病性以虚为主。我们将其中医辨证分为脾虚血亏、脾虚湿困、脾胃虚寒、脾肾阳虚四型施治,获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脾虚血亏型:症见久不欲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药用西洋参、炙黄芪、炒白术、朱茯神、炒枣仁、桂圆肉、广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首乌、黄精等。

    脾虚湿困型:症见脘腹胀痛、肠鸣腹泻、恶心呕吐、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治宜补脾益气、除湿止泻。方用苍白二陈汤化裁。药用苍术、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党参、炙甘草、砂仁、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胃虚寒型:症见长期腹泻、反复发作、大便稀溏如油状、脘腹胀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食纳呆滞、畏寒肢冷、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或见水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方用良附丸合理中汤加味。药用高良姜、香附、炒白术、炙黄芪、干姜、党参、炙甘草、炒苡仁、炒扁豆等。

    脾肾阳虚型:症见久泻不愈、腹痛隐隐、肠鸣腹胀、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弱。治宜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方用自拟愈肠煎。药用炒石榴皮、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煨柯子、炙米壳、吴茱萸、大枣、附子、干姜、茯苓、苡仁、赤石脂、禹余粮、杜仲、锁阳、台乌、沉香、肉桂、小茴香等。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常讲辨证治疗,其实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导致失眠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啊。有人入睡困难,翻来覆去整晚睡不着,有人睡着了之后他容易醒过来,一晚上醒来七八次,烦的不得了,甚至还有的人睡着之后人没有睡,差不多旁边有人喝水,他都知道似睡非睡......
  • 第一个啊尿频尿急,夜尿频繁,小便灼热发黄,情绪激动,这个时候湿热下前潜尿液黄就是主要的标志,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二个,便秘我们说到肠道津液不足,肝火烧灼,那这个时候会口干,口苦,口臭,舌苔黄腻。也可以参考龙胆泻肝丸。第三个,腹泻拉肚子,那......
  • 我们中医常说啊,肝主藏血,主一身的气机疏泄,肝主筋,肝开窍于目,所以说肝的健康与很多脏腑都有关系,这个肝不好,人容易倒下,一点都不夸张。肝不好具体的表现有这些。首先,失眠多梦,肝藏魂,肝血亏虚,肝不藏魂,治疗需要养肝血,养心安神。那如果经常......
  • 我们今天分享两种啊。中药代茶饮,阴调理阴阳,延年益寿。我们黄帝内经里边说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呀。如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不休息,还暴饮暴食,不积极运动,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我们身体阳气引起的不平衡,那么就出现了现代人的亚健......
  • 我们中医讲啊,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身体所有的营养和能量都靠我们的脾胃消化,如果消化功能好,我们身体不至于虚弱,这也是《黄帝内经》里面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亡。医生仲景呢,他在东汉末年行医的时候啊,发现很多人都有这种表现,他肚子疼,他发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