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土一枝蒿

    《中药大辞典》:土一枝蒿拼音注音Tǔ Yì Zhī Hāo别名

    野一枝蒿、白花一枝蒿、蜈蚣草(《文山中草药》),马茴香、飞天娱蚣、一支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一枝蒿、茅草一枝蒿、刀口药、刀口伤皮、细杨柳、蒿子跌打、四乱蒿(《云南中草药》),千叶蓍(《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文山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西南蓍草全草。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多生于高山草丛及山坡阴凉处。亦有栽培。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100厘米。茎有纵沟纹。叶互生,长线形,长3~12厘米,2~3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有毛或光滑,基部半抱茎。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簇生于枝端;边缘舌状花雌性,白色或淡粉红色,中央管状花两性,浅黄色。瘦果扁平,无冠毛。花期夏季。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鞣质、有机酸。

    性味

    辛,寒,有毒,

    ①《文山中草药》:"味辛麻,性寒,有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性寒,味苦辛,有小毒。"

    ③《云南中草药》:"辛麻,温,剧毒。"

    注意

    《文山中草药》:"孕妇禁服。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服用。"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经闭腹痛,急性乳腺炎,疔疮肿痛。

    ①《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消肿止血。治吐血,便血,风湿疼痛,腰痛,外伤出血,疔疮肿痛,牙痛。"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散瘀镇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肺痨咳血,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吐血,闭经,痛经,腹中痞块。外伤出血,蛇咬伤。"

    ③《云南中草药》:"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消炎止血。"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内服:煎汤,1~3分。

    复方

    ①治跌打扭伤,红肿瘀痛:鲜马茴香、生姜各适量,捣烂加酒炖热搽。(《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②治乳腺炎:鲜飞天蜈蚣三分,捣烂,开水送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牙痛:飞天蜈蚣根,米粒大放痛处。(《云南中草药》)

    ④治外伤出血:千叶蓍适量,研粉撒布伤处。(《云南中草药选》)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等多种炎症,取全草研末,每次1克,开水送服。经治80余例,均有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土一枝蒿拼音注音Tǔ Yì Zhī Hāo别名

    千叶蓍、马茴香、飞天蜈蚣、一支蒿、野一枝蒿、蜈蚣草

    英文名Herb of Wilson Yarrow出处

    出自《文山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云南蓍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illea wilsoniana Heimerl ex Hand.- Mazz. [A.sibirica Ledeb. Subsp.wilsoniana Heimerl ex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云南蓍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状茎短。茎直立,有纵沟纹,中部以上密生长柔毛,上面有分枝,叶腋常有不育枝。叶互生;无柄;叶片长线形,长4-6.5cm,宽1-2cm,2面羽状全裂,叶轴宽约1.5mm,全缘或有1-2个小齿,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裂片和齿端有软骨质小尖,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柔毛及腺点。头状花序多数,含有成复伞房花序;总苞宽钟形或半球形,直径4-6mm;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卵状披针形,有中肋,边缘膜质,褐色,流苏状,疏生柔毛;托片舟状,披钍菜;边缘舌状花雌性,6-16朵,舌片白色或淡粉红色,先端有3浅齿,中央和状花两性,淡黄色或白色,管部压扁具腺点。瘦果长圆状楔形,长2.5mm,具翅,无冠毛。花、果期7-9月。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鞣质、有机酸。

    性味

    味辛麻;苦;性微温;有毒

    注意

    《文山中草药》:孕妇禁服。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服用。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水肿。主风湿疼痛;胃痛;牙痛;跌打瘀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感想末;或浸洒。外用:适量,捣敷;或感想末撒。

    各家论述

    1.《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消肿止血,治吐血,便血,风湿疼痛,腰痛,外伤出血,疔疮肿痛,牙痛。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散瘀镇痛。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肺痨咳血,支气管炎,扁桃腺炎,吐血,闭经,痛经,腹中痞块。外伤出血,蛇咬伤。3.《云南中草药》:通经活血,消肿止痛,消炎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兰拼音注音Biǎn Zhú Lán别名兰花扁竹、扁竹鸢尾、扁竹、都拉来源鸢尾科扁竹兰Iris wattii Baker,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凉血消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
  •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竹根拼音注音Biǎn Zhú Gēn别名蝴蝶花、铁扁担、豆豉叶根来源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和根状茎入药。四季均可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
  • 拼音注音Biǎn Zhú Cè别名小扁草、扇子草、滚龙细辛、草灵芝、小石菖蒲、苍草、复生草、扁竹兰、消疝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叉柱岩菖蒲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fieldia divergens Bur.et Fra-nch.......
  • 拼音注音Biǎn Pú Shàn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东、华北、西北。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咽喉......
  • 别名萹蓄、萹竹、道生草、地蓼、粉节草、百节、野铁扫把。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药用部位蓼科植物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L.的地上部分。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匍匐或斜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