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顽固性黏液便患者治验体会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

    笔者曾治一位60岁老年妇女,患者自述反复解黏液便2年,病程中服用过大量中西药物,但效果不明显。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白如鱼脑,日大便7~10次,伴有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腹部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大便化验及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从其症见肠鸣腹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来讲,当属肝郁脾虚、水湿内困的痛泻,治当疏肝健脾、渗湿止泻,属痛泻要方的主治范围。从其症见脘腹痞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食纳呆滞、大便色白如鱼脑,日大便多次、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腰膝困痛来讲,当属脾肾阳虚、寒湿下注的泄泻,治当温补脾肾、散寒除湿、涩肠止泻,是四神丸合胃苓汤的主治范围。从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而知,是内有虚寒之象,治当温阳散寒,遣方用药与上所述相符。因此,笔者决定选用痛泻要方、四神丸、胃苓汤加减。药用炒白术、炒白芍、肉豆蔻、补骨脂、赤石脂、茯苓、炒薏仁、白及各15g,陈皮、炒防风、苍术、藿香、佩兰、地龙、五味子各10g,炙甘草、官桂、吴茱萸、僵蚕各6g,厚朴、三七各3g。10服,水煎服,日一服。

    一周后,患者再次来诊。自述服药后诸症有所缓解,大便每日3~4次,便中黏液明显减少,但仍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沉迟。笔者遂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淡附片、高良姜各9g,焦杜仲、炙黄芪各15g,以加强温补脾肾之力,再服十服。

    20天后患者第3次来诊。诉服药后诸症明显缓解,大便每日1~2次,便中黏液基本消失,舌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薄白腻,脉濡缓。遂守方不变,又以上方10服,水煎服,日一服。

    1个月后患者第4次来诊。患者大便日一次,便中黏液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濡缓。遂以参苓白术散6g,日3次,开水冲服,以善其后。

    3个月后随访,腹泻再未发作。由此可见,疏肝健脾温肾、渗湿收敛涩肠之法对顽固持久黏液便有明显疗效。此后,笔者用同样的办法治疗了十余例顽固性黏液便的病人,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痛泻要方,又称白术芍药散。出自《丹溪心法》,由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组成。功能舒肝健脾,祛湿止泻。主治肝郁脾虚的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细弦者。

    四神丸由肉豆蔻、炒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红枣、生姜组成,功能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主治脾肾阳虚及阴寒內盛所致的大便不实、不思饮食、脘腹冷痛、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困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者。

    胃苓汤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白术、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生姜、红枣组成。功能燥湿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阳不足及水湿内停的面色虚浮、食纳呆滞、形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迟者。

    临床观察发现,白及、三七对胃肠黏膜有保护、收敛作用。藿香、佩兰配防风对消除大便中的黏液有良好效果。地龙、僵蚕对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性疼痛有积极作用。

更多中药材
  • 说到这个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我们说的酗酒和一些药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复的受损,因为这样的反复受损,久而久之导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的一系列临床......
  • 逍遥丸它的功效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它所治疗的病症是肝郁血虚脾弱之症,那说到这儿了,我们之前也讲过逍遥丸,我们逍遥丸的时候告诉大家了,这个方子所治疗的病症是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因为肝是藏血之脏,出现了肝血亏虚,那么肝气郁滞日久,肝和脾的功能......
  • 那么我再仔细问问,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时还有心慌气短,那么这个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个萎黄的,唇色是一个色淡的,脉象沉细弱,舌淡苔白。从这样的这种描述来看,患者是以失眠为主诉来就诊的,我们肯定要从心来入手了,但是我们还要看看原因所......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41岁,自述大便长期不成形,不敢吃油腻的东西,一吃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那么有时候大便还有不消化的食物,自己说这种情况已经有三年多了,期间也服用过一些药物,总是时好时坏,最近一段时间呢,患者因为工作忙,......
  • 其实也就是我们说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肾气不足的表现,那么这种表现会在哪里呢?一个就是我们说的掉头发,那么再一个就是牙齿松动,那么这都是可以提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了。所以很多4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养生,如果你也到......